最近在讀成杰先生編著的《李燕杰談人生正能量》(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覺得老演講家李燕杰對待
國學的態(tài)度和認識十分中肯,十分客觀,十分到位,他對當下
國學熱亂象提出的批評也一針見血。他說:“一說
國學就讓幼兒園小孩穿上旗袍,坐在那兒念經,合適嗎?小孩吧,六七歲,三四歲,穿一個旗袍在那兒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叫教育嗎?所以我說學習儒家要培養(yǎng)新時期的“圣人”,要不培養(yǎng)一大批’孔乙己’”。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和學習國家呢?李燕杰教授十分堅定的說:“老祖宗的東西堅決不能丟!”他教導我們:讀古典書,一定要干現(xiàn)代事!如果我們談
國學的時候只停留在古圣先賢是不夠的,一定要應用到我們當下的工作與生活中去。
李燕杰指出:把所有的傳統(tǒng)
文化都視為
國學太寬了;只剩下儒家、道家、釋家三家太窄了,不行;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說是
國學,太低了;把《三俠五義》《小五義》說成
國學太俗了;把紀曉嵐搞的《四庫全書》都說成
國學太泛了。學
國學不能太寬,不能太窄,不能太低,不能太俗,不能太泛。學道教,不要搞消極,講《道德經》《南華經》,漸漸變寬心;學佛教, 學《金剛經》,最后不要封建迷信。要以經增智,以道強慧,以儒修身,以佛養(yǎng)心,以墨濟民,以兵安邦,以黃
養(yǎng)生。儒家是入世的,要做到有為;道家是出世的,要做到無為;佛家在出入之間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講與人為善。而《黃帝內經》則是
養(yǎng)生的,所以叫“以黃
養(yǎng)生”。學儒家,應該堂堂正正做人;學道家應該真真切切做人;學佛家應該清清白白做人!
該書的作者成杰先生亦認為:隨著于丹、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的走紅,傳統(tǒng)大熱,
國學大紅,全民開始學
國學。然而,大部分人把學
國學等同于背
國學。其實,最重要的是悟,是實踐。坐而論道,起而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