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寓言:有一只蝌蚪,一天,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長出了兩條腿。它非常恐懼,感覺自己是變態(tài),受到了魔法的懲罰。它開始悔恨起來,它悔恨自己不該盡情地游玩,不該游到水面去看藍天,不該游到池塘邊去游弋青草。當它發(fā)現(xiàn)別的蝌蚪也逐漸長出腿的時候,才稍稍心安。又有一天,它本能地發(fā)出鳴叫,優(yōu)美的蛙鳴打破了周圍的寧靜,于是,它又為自己的冒失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我們都知道,這是青蛙發(fā)育過程上的自然生理變化,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其實,我們?nèi)祟愒诔砷L中,個人在成長中,也會發(fā)生許多變化,只不過沒有青蛙那么明顯罷了。不過我們?nèi)祟?、我們個人也不乏象青蛙那樣對內(nèi)在修養(yǎng)、外在形象驟然發(fā)生的變化不適應、不知所措的情形。
例如,有的人不愛穿新衣服,剛買的新衣服非要洗上幾水才覺得妥貼。有的人從不穿西服,認為西服太過莊重,與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相違背。難道西服不正反映一個人的沉穩(wěn)、干練和職業(yè)化嗎?有時會有這樣一種情況,當一個人由衷地為某人、某事大聲叫好時,卻發(fā)現(xiàn)只是自己一人在“一鳴驚人”,不覺羞澀起來。
有的人口才好了,他會檢討自己是不是油腔滑調(diào),從而有意克制自己。有的人會交際了,人脈多了,跟領導關系好了,他會在意別人的目光和評論,生怕掉進“拍馬屁”的口水海洋。
進步的路上,我們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有時是根本性的改變。我們審視變化的方向和幅度是應該的。古人說,過猶不及嘛。但是,如果因為驚奇的變化而迷惑,從而裹步不前就不應該了。
最后,我還要說的是,我們一定要接受和適應這種改變,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新征程,固守現(xiàn)狀就淪為一種乞丐心態(tài)了。
乞丐心態(tài)來源于一個新聞,說一個外國乞丐繼承了一個遠房親戚的大筆遺產(chǎn)。當記者問他有什么新打算時,他說:“現(xiàn)在有錢了,可以買一輛自行車到稍遠的地方乞討了,這里的乞丐太多,競爭太激勵了?!?
如此看來,改變和接受改變都不輕松。
改變,接受改變,你真的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