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失街亭”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不但如此,而且,故事所揭示出來的管理之道,也是見仁見智。其中,“紀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更應是深悟之理。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與司馬懿在街亭對戰(zhàn),馬謖自告奮勇要出兵守街亭,諸葛亮心中雖有擔心,但馬謖表示愿立軍令狀,若失敗就處死全家,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將軍隨行,并囑咐馬謖在安置完營寨后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墒擒婈牭搅私滞?,馬謖執(zhí)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等到司馬懿派兵進攻街亭,圍兵在山下切斷糧食及水的供應,使得馬謖兵敗如山倒,重要據(jù)點街亭失守。事后諸葛亮為維持軍紀而揮淚斬馬謖,并自請?zhí)幏纸德毴取?
可悟之理起碼有四:
首先,紀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任何制度都建立在紀律之上,沒有紀律便沒有確保執(zhí)行的制度。組織與團隊要能長久存在、或者高效運行,其重要的維系力和推動力就是紀律。也許我們并不知道解放軍有多少制度,但是,我們卻都知道解放軍有鐵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個企業(yè),也許人們記不住那么多的制度,但是,最為關(guān)鍵的紀律卻是人人皆知的。
其次,領導者要率先垂范執(zhí)行紀律。要建立團隊的紀律最首要的一點就是領導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維護紀律。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粋€好的領導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堅持及帶動團隊遵守紀律的人。
再次,紀律面前必須人人平等。這雖然是一個看似老掉牙的原則,但它本身絕對是一條不可動搖的鐵律。老子提倡“行不言之教”,孔子倡導“修身克己”、“正己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先哲圣人所提出的這些,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強調(diào)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強調(diào)為官者要自律。要知道,為官者如果不能自律,那么,火爐面前誰摸誰挨燙。
最后,領導者要懂得“令素行以教其民的道理”?!秾O子兵法》中說:“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绷钏匦?,就是制度要得以連續(xù)不斷地執(zhí)行。只有這樣,員工才能服從。而“令素行”的關(guān)鍵卻是《孫子兵法》中“七計”提到的“主孰有道”,這個“道”首先就是自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