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無論培訓界還是咨詢界,人們都在大談特談“水煮青蛙效應”。說的是“冷水煮青蛙”相比之“開水煮青蛙”而言,有著不同的效應。版本很多,以至不知此論出于誰人之口。也有人說,這個效應的提出,本身就是一個騙局。甚至有人真的抓來青蛙,分別放在冷水和開水中煮,目的是想求得一個實際的試驗效果,很想叫一叫真兒,非要搞出個究竟不可。
據(jù)說,“煮青蛙效應”源自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煮青蛙試驗”:他們將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里,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后來,人們又把它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里,任其自由游動。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來熱度難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茖W家經(jīng)過分析認為,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離險境”,是因為它受到了沸水的劇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來,第二次由于沒有明顯感覺到刺激,因此,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沒有了危機意識,它覺得這一溫度正適合,然而當它感覺到危機時,已經(jīng)沒有能力從水里逃出來了。
且不說這個試驗有沒有做過,也不計較煮青蛙用的是鍋還是燒杯,更不追究是康奈爾大學還是其它什么機構(gòu)搞的所謂試驗,總之,假設有這么回事就行了。然而,認可有過這樣的試驗和這個試驗所帶來的效應卻是兩碼事。有人通過真正的試驗所得出的實際效應,卻和人們所認可的效應大相徑庭、背道而馳,其結(jié)果是:沒有任何一只被扔到開水中的青蛙能夠在開水中跳出來!!相反,放在冷水中的青蛙,由于受到來自煮青蛙人的驚嚇,反倒從冷水中拼命往外跳,豈能等你慢慢將水燒開?!反了,全反了!根本不是杜撰人當初所杜撰的效應。
不過,您還真得佩服“水煮青蛙效應”的始作俑者,因為,他所杜撰的這個“青蛙效應”,也真的給人們帶來過很多思考和啟迪。從這個現(xiàn)象上講,這也許真的就是一個編出來的“效應”。不管怎樣,用“青蛙效應”卻很難講清楚各種企業(yè)現(xiàn)象了。比如,源于次貸危機、發(fā)于雷曼倒閉的這場金融危機,至今也未復蘇。次貸可以用“冷水煮青蛙”來形容,然而,雷曼銀行的倒閉,來的那么突然,是否可以用“開水煮青蛙”來形容呢?如果可以的話,那么,無論用什么水煮青蛙,最終都是一個死。過去,人們更多地注意從“冷水煮青蛙”中得到啟迪,比如告誡一個人或企業(yè)應居安思危,適時宣揚危機,適度加壓,使處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腳步的人加快腳步,不斷超越自己,超越過去。然而,有誰注意“開水煮青蛙”帶來的效應呢?事實上,造成危機的許多誘因早已潛伏在企業(yè)日常的經(jīng)營管理之中,只是由于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機意識,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有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經(jīng)過“連鎖反應”、“滾雪球效應”、“惡性循環(huán)”,有可能演變成摧毀企業(yè)的危機。在這場金融危機面前,很多企業(yè)就死于這種突如其來的“開水”之中,而不是“冷水”作用的結(jié)果。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說金融危機的突來是一鍋“開水”的話,那么,釀成這場危機則是一鍋“冷水”。很多企業(yè)的倒閉表面上看起來是突發(fā)危機作用的結(jié)果,而實際上卻是長期危機積累的結(jié)果。從真?zhèn)€意義上講,無論“冷水煮”還是“開水煮”對于“青蛙”來說,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