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退歸田園隱居后,有不少讀書少年向他求教。一天,他家里來了位少年,這少年行禮之后,非常誠懇地說:“小輩非常敬仰先生的知識,有心向先生討教讀書妙法,望先生指教?!?/p>
陶淵明一聽這話便皺了眉頭,他想責備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學問時竟想找捷徑。轉念一想:少年是虛心討教的,對晚輩應當循循善誘嘛!于是他嚴肅地說:“年輕人,常言說‘書山有路勤為徑’,你可理解其中含義?”
少年聽了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陶淵明拉著他走到一塊稻田邊,指著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說:“你聚精會神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長高?”少年目不轉睛地看了半天,眼睛都酸了,那禾苗卻仍然和原來一樣不見長高。他失望地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呀!”
陶淵明又把少年帶到溪邊的大磨石前問題:“你看看那塊石頭,那磨損的馬鞍一樣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想一想,說:“不曾見過?!?/p>
陶淵明耐心地啟發(fā)誘導說:“要你看禾苗,是想讓你知道,雖然眼睛觀察不到,但禾苗的確是每時每刻都在生長的。如同我們做學問,知識的增長也來自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我們自己也沒有覺察到。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見成效。所以人們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少年點點頭,說:“我明白了,這磨損的刀石是年復一年地磨損才成馬鞍形的,不是一天之功。先生,我說的是不是?”
陶淵明贊許地點點頭,接著說:“從這磨石,我們可以悟出另一個道理,‘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瘜W習一旦中斷,所學的知識會不知不覺中忘悼?!?/p>
少年一下子豁然開朗,叩首拜謝道:“多謝先生,小輩明白了‘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的道理,從此再不妄想學習妙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