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語言通過形象地反映事物,表現(xiàn)思想感情所達到的準確、鮮明、生動的程度以及形式、結構、表現(xiàn)技巧的完美程度。語言的藝術性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構成:(1)語音上,要求發(fā)音正確,口齒清楚,句讀分明,流利圓潤,這樣才能有效地傳出教師的思想感情和講授內容。
(2)語調上,要富于變化,抑揚頓挫,節(jié)奏鮮明。心理學員研究表明,聽覺器官在經(jīng)受長期不變的聲音刺激之后,對該聲音的感受性就會降低,且會導致人的疲勞。就教師方面來看,教學的內容有主有次,感情有濃有淡,這就決定了聲音應富于變化。聲調的運用應具有意義,是為了能夠準確地、生動地、有力地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濫用聲調最終只能造成講授的失敗。”(3)語速要適當。教學中,教師能否把握好語速,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語速過快,像打“機關槍”,發(fā)送信息頻率太高,勢必造成學員聽不清,記不住。反之,四平八穩(wěn)的緩慢語速,像“催眠曲”,不僅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且會使學員的注意力分散,大腦皮層轉入抑制狀態(tài),出現(xiàn)厭倦情緒,降低了聽講的興趣與效果。
(4)選詞造句要精心選擇,細致推敲。漢語的詞匯豐富,表現(xiàn)力特別強,反映一種事物,表達一種感情,要根據(jù)講授的內容及教師的情感需要,決定取舍。
(5)教師還要努力借助于協(xié)調的手勢、表情、姿勢等體態(tài)語言,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做到聲情并茂、形神兼?zhèn)?。此外,語言表達要新鮮、生動、形象,這也是語言藝術性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