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檔酒店是目前酒店業(yè)界的熱門詞,聯邦國際酒店集團總裁李福如先生認為,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的酒店業(yè)的品牌格局將發(fā)生很大變化,新格局取決于中端市場的競爭結果。
中檔酒店沒有嚴格的定義,自然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相對低端和高端兩端更加包羅萬象,多元化的酒店市場需求本身需要百花齊放的產品,但什么樣的中檔酒店最具有競爭力、最可能做大做強呢?
1、品牌化集團化的產品
品牌化集團化是酒店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品牌酒店相對于單體酒店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在此不贅述。中國酒店的集團化率還很低只有15%左右,發(fā)達國家達到60%以上,中國的中檔酒店的集團化品牌化比率更低,這就決定了中檔酒店集團化品牌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客源定位
以青年旅客為主要客源定位,中國酒店旅客以青年和中青年為主,經濟型品牌酒店中年輕人是絕對主體,業(yè)內人士認為,十年前住經濟型品牌酒店的顧客,經過十年的職場成長及財富積累,對酒店有更高的要求,中檔酒店就是要順應這一需求,以服務青年旅客為主要核心思想,市場面最廣泛。
3、城市和地段
互聯網、交通等的發(fā)展并沒有改變酒店對城市和地段的敏感,發(fā)達城市的商務中心區(qū)依然是中檔酒店的首選。
4、功能和檔次
功能上要精簡,一般配套全日制餐廳和小型會議室為基本配套,輔以一些投資少、有特色的其他設施;而客房的面積和設施則以“比舒適更舒適”為基本要求,客房標準應達到高星級酒店的要求。
5、文化特色
目前有一種思潮,認為文化特色是中檔酒店制勝法寶,但近幾年的發(fā)展來看,品牌經濟型酒店集團推出的特色型酒店、設計師型酒店品牌發(fā)展都很緩慢,而 “簡約”的全季酒店卻在同類產品中取得最好的戰(zhàn)績。鮮明的特色會減少受眾,也會造成量產困難,簡約的主調增加適度的文化元素應最有推廣能力。
6、服務創(chuàng)新
中檔酒店的服務,不能單純在經濟型酒店和高星級酒店之間尋找平衡,扁平化的崗位設計,以及高科技的運用達到減少人工服務,應是更為有效的努力方向。
7、性價比仍是王道
以上林林總總,最后落實的就是性價比,不是一味以價格低廉取勝,也不是以挖空心思的特色取勝,而是舒適度等入住體驗與價格之間的性價比才是最終的王道。
四、中端爭奪決定未來酒店品牌格局
據統(tǒng)計中國星級飯店利潤連年下滑,2012年利潤50.46億元,2013年虧損20.88億元,2014年虧損59.21億元,從各星級每間房每天的凈利潤來看,也是逐年下降,五星級酒店僅和品牌經濟型酒店(5元以上)相當,全行業(yè)虧損,產業(yè)需要洗牌。
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部分經營不善的高星級酒店會重新定位,避開和高端國際品牌酒店競爭,轉而向中端市場尋找客源;部分經濟型酒店會升級換代進入中端市場;部分的單體酒店會通過改造定位、加盟、集團化,融入中端市場;越來越多的的特色精品酒店轉而定位中端市場。
與此同時,酒店的集團化、兼并加劇,這輪酒店的洗牌必然使大量的單體酒店品牌化、集團化,而吸納單體酒店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品牌的新排名,當然這期間必然又有黑馬品牌殺出,如此這般,五年十年過后,中國的酒店業(yè)格局將發(fā)生重要變化,誰是最后的王者,要看誰在中端市場表現最佳!
品牌酒店的崛起,特別是這輪國內外中端品牌的擴張,對于目前的四星級酒店、五星級酒店是嚴峻考驗,就如過去的十年,經濟型品牌酒店基本取代了三星級以下的酒店,不能說星級酒店全軍覆沒,但“星級”的概念越來越淡薄,這是一定的。
節(jié)選于邁點,作者:李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