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正值中華文明的又一個飛躍時期,現代的時代猶如2500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文化的多元是思想和理念、價值觀騰飛的土壤,歷史上的開明時代是所有文化產業(yè)偉大成果的結晶。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受西方文化推崇數漢、唐兩個時代,漢武帝時代的開放政策,絲綢之路的興盛,和各種商業(yè)貿易交往是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源泉,唐代貞觀和開元兩個盛世也是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的典范,漢武帝開導的獨尊儒術,讓各種思想匯聚主流,一定程度的文化歸宿,推動以封建帝王制服務的文化延伸。唐代的詩和宋代的詞都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一代代的炎黃子孫,時至今日。
中華五千文明史的分分合合,歷朝歷代,政權的交互更替并沒有從根本上削弱生產力,直至清代中葉、乾隆盛世之后逐漸沒落,閉關鎖國,為我獨尊,思想導致落后。與世界先進科技的融合失之交臂,一下子拉開了與于西方科技文明主導的距離,至今的奮起直追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這是我們的現狀。
多少年來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我們的先秦早期文化和學術的窺測,對西方宗教、法制文明,西方思想的探索發(fā)現,感概唏噓,文化不在于文化的起源,而在于文化與科技導向的運用。
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早期的照搬西方經營模式,發(fā)現世界五百強的經營思想和運營方陣并不適合我們本土企業(yè),規(guī)模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價值觀和行為操守不同,好比任何一家連鎖企業(yè)都可以模仿麥當勞,而只有麥當勞才是麥當勞一樣,內在的是需要積累和沉淀的,招式好學,內功要靠修煉才能得到。
多年以來,之所以中華文明重新散發(fā)生機,是因為開明的政策迎合了人性內心深層次的希望,以物質文明為起航坐標的經營思想必然帶動精神和環(huán)境的人性高層次需求的滿足,雖然這個時代還比較浮躁,但是我們在看到,隨著各種改革的深化,教育思想作為最具發(fā)展?jié)摿Φ臅r代指導思想的凈化,國家政策教育改革步調的邁出,時代的趨勢讓人們看到更多的希望和擁有更多的期待,大勢所趨,中華的崛起非列強可以制約的,哪怕用一些卑鄙手段制造一些摩擦,豈能隨大流。
當然,作為組織經營的思想,如何更有效益的在企業(yè)中落地生根,如何更高效的與企業(yè)經營流程合拍,這就要求企業(yè)所倡導的主流思想需要更多的綜合外部的理念,就要求企業(yè)主要領導層,需要更多的關注各種主導和流行趨勢,要善于因勢利導進行整合,就好比對流行時尚的探討,并沒有好不好,對不對之分,有分別的是那代表著現代一大部分80、90年輕人的看法、意見和建設性思緒,如果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成為發(fā)展的阻礙,勢所在需要善善循道,要改變需要先接受為原則。
企業(yè)高層的慣性思維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這群人高學歷,閱歷豐富,有思想,有見地,是成功者,理所當然與相同的人打交道,結果發(fā)現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都這么認為,都認為部下沒用,整個公司是自己支撐起來的,他們都是吃干飯的,最后發(fā)現,下面?zhèn)€個都是飯桶,那個認為不是飯桶,不服氣的就走掉了,留下的理所當然成了飯桶,最后一個人在支持整個公司的發(fā)展,結果,自己累的吐血,每況俞下,做了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還是個小公司,辜負了理想,辜負了抱負,辜負了自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走出去,吸納新鮮空氣,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別的行業(yè)怎么做的,我嗎經常不得不談的一點就是,中國人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的,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太陽,所有一切,宇宙也要圍繞你來轉,結果最后,轉不出自己設置的藩籬。
大多數人都有抱負,都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只有少數人能夠行動,行動的人里面,只有少數的人由于種種外因和內因的作用,找到了最佳的辦法,突破了自我,走出了自己的既有思維和經驗主義,正視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有效的辦法,克制了發(fā)展的障礙。
我們很多人對發(fā)展狹隘的理解就好比對資源的認識不足,腦子里只有所謂的有形資源“廠房、礦山、設備、流水線和物料,認識不到組織里面那些人的思想是無盡的寶藏,認識不到一個思想的創(chuàng)意可以產生無數的資產,認識不到團隊齊心,產出無比,認識不到或者做不到激活那些資源的時候,你就應該走出去了,去找那些能夠教你的人。
因為,我們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去讀MBA,以為自己去度個金,以為自己學一些管理辦法和操作思路就可以解決問題的,還是片面了一點,殊不知先天的基因從職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講,決定你適合做什么,除非愿意付出和承受太多,最后發(fā)現你不如人,就好比,中國不乏眾多的田徑100米欄的短跑運動員,但是劉翔就一個,不是不努力,是你的意識,你的身體條件,你的基因決定的,就好比我們常常建議業(yè)主,說;既然沒有優(yōu)勢,為什么不做自己有優(yōu)勢的呢,因為你再怎么努力,也無法超越別人,因為那是他的優(yōu)勢,就像,通用雖然多元化經營,可是每個項目一定要做到數一、數二才能保持持續(xù)盈利,哪怕是今天我們所在的行業(yè)好像還有機會,除非咱們奮起直追,因為任何一個行業(yè)都會通過洗牌,都會由散到集中,市場經濟的必然歸宿,時間在這個階段,只是你愿意做點什么而已!
我們研究發(fā)現做的不太理想的企業(yè),基本上是很自以為是的企業(yè),思想放不開,就無法吸取外部的精華,來來去去都只是自己的認知,這樣的企業(yè)外不能融合大的發(fā)展潮流,內不能整合組織的智能,蔽塞的環(huán)境造就不平衡的管理模式,企業(yè)無活力,組織無士氣,員工無斗志,無有戰(zhàn)斗力的一個團伙而已。
我們常常探討一個問題是,做企業(yè)兼顧客戶、員工和股東還有社會的責任,把企業(yè)做大做強是一種責任和使命,不是說要不要發(fā)展而是必須要發(fā)展,要發(fā)展就要多方思想的綜合,就要整合眾多的經驗和智能,要整合大眾思想,凝聚大眾思想,打造企業(yè)的現代團隊,就需要在一定客觀條件下迎合大家的需求,讓人心甘情愿的付出。
強權政治是權宜之計,絕非長治久安之道,企業(yè)的制度雖說是企業(yè)經營的保障,但須要企業(yè)文化作支撐,通過合理化解釋和平衡,確保企業(yè)發(fā)展的兼容性和創(chuàng)造力。
企業(yè)的成長是發(fā)展的正視,大多數企業(yè)在咨詢之前,很多老總有個理念是,這個團隊我已經很傷心了,我不要了,我重新搭建一個團隊可不可以,我的回答是,這是逃避,而且是不可取得,以為再建個團隊就萬事大吉了嗎,問題一樣沒有解決,一樣的,只要思想上做通,平衡物質、精神和環(huán)境,通過形象、行為和思想的轉變就可以煥然一新了。
另一因素是企業(yè)的無形資源的大量流失十分嚴重,大多數企業(yè),在用一個人的時候會尊重他的思想和文本,確沒有幾家企業(yè)在那個當初曾經用過的人上面,在那個呆在公司不久的人上面,在炒掉了那個人身上去吸收,因為,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個人有不是就什么也不是了,連同那些好的和不好的就一無是處了。
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yè)的一種現象是,無論是否骨干人才,無論是否為公司做出過什么,走了就走了,沒有挽留機制,沒有歡送會,也沒有新員工歡迎會,那些期盼和期待的眼神隨著所有的失望變得失落,做什么。做了什么,大家都看著,還能夠任性嗎?除非你不需要大局觀,不要發(fā)展。
人人都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確背道而馳,今天的現狀就是昨天決策的結果。
人的所限是思想的所限,人不是完美的,問題在于很多人認為自己完美,或者逃避不面對,無所謂,當這樣想和做的時候,與正道漸行漸遠了,有一天發(fā)現被這個時代所遺棄了,你的決定,你自己承擔。
總之,當我們覺得有很多壓力的時候,當我們困惑的時候,當我們感覺到很累的時候,不妨給自己放個假,走出去充充電,規(guī)律是起點和終點在物理學概念來講,其實等同的。
從道的層面來講,偉大等于平凡,平凡是內心的平和,偉大是別人賦予的,無論平凡和偉大的人能夠做到內心的平和,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沒有真真切切、風風雨雨沒有平和。
雖然那么多人還在經歷之中,內心世界漂浮的,還沒有擁有物質、權欲、名利和地位之前,或者很多人永遠也得不到,可是了解了哪個理,才能正確應變和對待,怎么去平衡他們的相處,怎么看待他們的浮躁而自己不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