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風(fēng)響,蟹腳癢。我國現(xiàn)今的蟹饌美食,基本沿襲了傳統(tǒng)的吃法。元代倪瓚的煮蟹法:“用生姜、紫蘇、桂皮、鹽同煮。大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則佳。以一人為率,只可煮二只,啖已再煮、擣(dǎo)橙齏、醋供。”現(xiàn)代的吃法要簡單多了:蒸煮后,皆姜、醋不可少。說起蟹饌文化,人們總會提起《金瓶梅》的“蟹兜”、《紅樓夢》的“持螯會”,由于蘭陵先生對腌螃蟹著墨較少,很少有人注意潘金蓮的腌螃蟹。然而細(xì)細(xì)探究一番,潘金蓮腌螃蟹的手藝十分了得,竟然傾倒了所有在西門府上吃喝的男人。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西門慶與宋惠蓮在藏春塢洞兒內(nèi)撕混了一夜,次日平安挪揄道:“我聽見五娘教你腌螃蟹,說你會劈的好腿兒。”“劈的好腿兒”按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性經(jīng)驗(yàn)豐富。但是,潘金蓮教宋惠蓮腌螃蟹,其中大有文章。首先,宋惠蓮得到西門慶的寵愛,從大廚房的雜工升為吳月娘私人小廚房的科理師,她不會腌螃蟹,說明該廚技在當(dāng)時并沒有普及;其次,西門府上的庖廚也不會腌螃蟹,這就需要精明伶俐的潘金蓮露一手。確實(shí)潘金蓮做到了,并得到西門慶和那群閑幫的青睞。
再看第三十五回,西門慶向他人炫耀道:“……實(shí)何你說,管屯的徐大人送了我兩包螃蟹,到如今娘們都吃了,剩下腌了幾個?!狈愿佬P:“把腌螃蟹拿幾個來。”那應(yīng)伯爵和謝希大兩個搶著,吃的凈光!如此生動的描述,把潘金蓮的手藝和腌螃蟹的美味渲染的淋漓盡致。
然而,從西門慶的一句“管屯的徐大人送了我兩包螃蟹”的話,也不同層度說明《金瓶梅》故事的發(fā)生地在山東。在明代各地,管屯官向來被人瞧不起,他們都是些堡內(nèi)武藝蹩腳淘汰下來擔(dān)任管屯官,年終若完不成該屯的糧斛征收,還要受到嚴(yán)責(zé)。所以,“管屯的徐大人”定是用在北方視為稀罕之物的螃蟹來巴結(jié)西門慶,才顯得禮物的珍貴。
打住回來。
潘金蓮的腌螃蟹讓西門府上的男人如癡如醉,具體是怎么制作的,蘭陵先生沒有告訴我們,無從考證。追溯我國蟹饌中的腌螃蟹淵源,人們常常會引用《清異錄》記載的縷金龍鳳蟹:“煬帝幸江都,吳中貢糟蟹、糖蟹。每進(jìn)御,則上旋潔拭殼面,以金鏤龍鳳花云貼其上?!北彼慰茖W(xué)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大業(yè)中,吳中貢蜜蟹二千頭?!趾呜肥忍切?。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于北俗也。”南宋著名詩人陸游詩“磊落金盤薦糖蟹”,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六:“唐以前書傳,凡言及糖者皆糟耳,如糖蟹、糖姜皆是?!标懹蔚摹?strong>糟耳”說法與沈括的“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于北俗也”就有出入?!?strong>糟耳”即為酒釀、酒糟也,與“糖蜜”相去甚遠(yuǎn)。更多的應(yīng)該屬于沈括的筆誤。
潘金蓮的腌螃蟹究竟是醉蟹還是糖蟹?讓我們來做具體的分析。設(shè)想西門府上只有潘金蓮一人會做腌螃蟹,那就說明這個腌螃蟹不是簡單的腌法。兩者相比,醉螃蟹相對簡單。明清時醉蟹的制作已十分成熟,《調(diào)鼎集》中制作醉蟹的口訣朗朗上口:“三十團(tuán)臍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鹽,好醋半斤斤半酒,聽君留供到年邊?!薄?strong>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記載的糟蟹也比較簡單:“母螃蟹洗凈、擦干,加糟、鹽、就、醋腌制七日而成。”我們通常醉蟹是將蟹放入清水中擺兩天,再從水中拎出擺一天不喂水,然后用酒將其腌暈,加適量鹽、料酒、蔥、姜、糖,裝入小口壇子加蓋密封,置入冰箱冷藏,一周后即可直接食用?;镜恼{(diào)味料酒、鹽、蔥姜,大致符合古代的糟醉方式;而“糖蟹”就比較復(fù)雜,糖從何而來,唯一是以酒釀為基礎(chǔ)的調(diào)味,方能殺菌儲藏。使用酒釀腌螃蟹,這個就比較復(fù)雜,首先要制作酒釀,控制發(fā)酵溫度、甜度、酒精度,腌螃蟹時自然少不了鹽、蔥、姜等,所以糖蟹還是一款復(fù)合味的蟹饌。北宋詩人蘇舜卿的一句詩,大致把糖蟹的外觀描述出來:“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覺人生萬事非?”古人常把“霜”比作白糖,“霜柑”比作糖的甜度,“霜柑糖蟹”意指螃蟹的外表都沾有白白的酒釀;“醅”指沒濾過的酒,“新醅美”即時飲用腌制糖蟹的酒釀汁水。
“糖蟹”在傳統(tǒng)的蟹饌中消失,制作復(fù)雜是其根本原因;另外,糖蟹比醉蟹的保存期要短,容易變質(zhì)。清代以后,基本以醉蟹一統(tǒng)天下,特點(diǎn)為制作簡單,保質(zhì)期長。同時還衍生出醉蟹燉雞等醉蟹肴饌。醉蟹入饌具有特殊香氣,醉蟹鹵可做湯菜、涼拌菜,芬芳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