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應鏈管理上,人們習慣于聚焦成本,但成本就如庫存,是結果,而不是根源;根源是時間,比如周轉周期。如果能系統(tǒng)地把周期做短,庫存會降下來,成本也是。這里以硅谷一個大型設備制造商為例,闡述如何把周轉周期做下來,從而降低成本與庫存。
前面我們說過,庫存由安全庫存、周轉庫存和多余庫存構成。我們這里重點探討周轉庫存。
顧名思義,周轉庫存就是為維持正常的運營而備的庫存,比如生產(chǎn)周期是8周,這意味著在生產(chǎn)線上有8周的周轉庫存;再比如說補貨周期是四周,那手頭至少就得備4周的貨。此類庫存的驅(qū)動因素是周轉周期,只有縮短周轉周期,才能降低周轉庫存。我們下面通過一個實際案例來闡述。
在硅谷,有一個大型設備制造商長期面臨交期太長、周轉庫存太高的挑戰(zhàn)。交期長,很多客戶訂單一落地就得按急單處理;交期長,過程庫存就高,需求、設計一有變動,影響就很大,因為需要很長時間來消化現(xiàn)有庫存。這些都是大型設備制造企業(yè)的頑癥。該公司幾經(jīng)分析,三管齊下來降低周轉庫存。
其一,“六周計劃”全面縮短供應商的采購前置期。在該公司,最終產(chǎn)品交期的一半多是供應商的采購前置期。一般零部件的采購前置期在兩個月左右,有的長達兩個季度。該公司啟動“六周計劃”,力圖把供應商的交期全面壓縮到六個星期以內(nèi)。如果生產(chǎn)工藝復雜,供應商的生產(chǎn)周期確實很長,沒法通過生產(chǎn)工藝改進來縮短交貨周期,該公司就不惜在供應商處建立過程庫存。
例如有一系列部件在硅谷做好粗胚,大致需要六個星期;然后運到亞利桑那,經(jīng)過精加工,運回硅谷,總共三個月左右。該公司決定在粗胚環(huán)節(jié)建立中間庫存點,維持一定的庫存,公司對庫存負責,如果最后成為呆滯庫存,公司買單。粗胚大致占最終產(chǎn)品總成本的20%,粗胚的中間庫存卻能降低50%的交貨周期,投入產(chǎn)出不錯。以前整條供應鏈雖說是訂單拉動,但為應對供應不穩(wěn)、生產(chǎn)需求變動等,該公司在成品層次維持相當高的安全庫存;現(xiàn)在前段是推,后段是拉,雖然粗胚的中間庫存增加了,但因為交貨周期縮短、供應端的不確定因素減少,導致成品層次的安全庫存水位明顯下降,整個供應鏈的總庫存反倒顯著下降,供應鏈的響應能力卻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