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梢园l(fā)現: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fā)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轉載此圖文就是想提醒大家無論順境逆境,開心悲痛,都莫忘了父母之恩。
枝葉繁盛的樹木,扎根于厚實的土地;流水湯湯的江河,溯源于雪嶺山脈的蘊藏;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于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系中,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發(fā)揮到極致,推及宗族、群我,傳承了代代的倫理之愛,穩(wěn)固了人類生活的秩序。
最近一段時間,河北省滄州市育紅小學的孩子們?yōu)榻虒W樓走廊里新添的一幅幅圖畫所吸引。原來,學校為了在學生中開展行孝教育,將古代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圖”貼進了校園。對于學校的這種教育方式,廣大學生家長或褒或貶,議論紛紛。(《燕趙都市報》5月10日)
有詩頌曰;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
袖中懷桔實,遺母報深慈。
有詩贊曰:
文人遇賊似臨淵,求釋老親泣涕連。
賊感孝誠遂許放,全家安返樂團圓。
后人有詩贊曰;
至孝事親世頌揚,子孫代代仰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