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做了管理和管理咨詢工作,我發(fā)現管理其實就是算賬:管理要我們自己能算清楚帳,也要求我們教會員工和下屬算賬。 這雖然沒有數學家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那么偉大,也不需要高深的數學功底,但使用簡單的加減乘除算賬,同樣有類似數學演算的快樂。這不僅發(fā)生在我們算出高額利潤和 高成長率的時候(這個時候高興是自然的,像幾個我為他們做常年顧問的客戶那樣,去年的營業(yè)額增加35-70%,利潤增加一到五倍不等,這肯定是令人興奮 的),更發(fā)生在每天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發(fā)生在您找到提高收入,降低成本的方法的時候,也發(fā)生在您能用數字說服別人的時候。
很多人認為,算賬不用學就會,因為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懂得加減乘除。但做管理的朋友可能都同意我的觀點:很多人雖然 會算術,卻是不算賬的。很多企業(yè)給員工灌輸的觀念就是執(zhí)行:我決定,你干,不要問我為什么。我只用你的手和腳,不用你的腦子。久而久之,員工僅僅重復自己 的工作,卻不會做優(yōu)化或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這樣的企業(yè)可以紅火一陣子,但肯定不會長久。因為企業(yè)小的時候一個腦袋算賬還夠用,企業(yè)大了,一個腦袋肯定是不夠用 的。
更多的人不是不算賬,而是不會算賬。不會算賬的最主要的表現是算小帳,不算大帳。這通常表現在那些對公司非常忠誠, 執(zhí)行力強,勤懇認真的員工身上。他們處處為公司著想,但卻不知道很多做法其實對公司是不利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去買電器的時候,您經常想要個介紹材料, 以便就幾個品牌或款式做比對。但我敢打賭,大部分的賣電器的地方不會給您詳細材料。很多時候不是沒有,而是店員不愿給。不愿給的原因可能是他算了一筆 (?。ぃ核绻o您材料,您又不在他那買,他和他的老板就虧了。他從來沒想過——他的上司可能也從來沒教他想過——算算一個客戶的潛在價值(大帳),想 想如果經常能得到和留住象您我這樣的客戶,他的生意能做到多大。
我經常問易中公司的員工:我們的一個客戶值多少錢?我自己的答案是值100,000元。一個客戶可能一年不買你的東 西??赡艿诙曛毁I一點點東西??赡艿谌曩I多一些東西??赡艿谒哪曩I更多的東西,可能第五年成了你的一個大客戶,一下子就買你幾萬元甚至更多的東西。如 果一個客戶平均跟您十年,如果每年平均買5000元的東西,如果他基于對您的信任,再給你成功推薦5-10個客戶,這個帳就不是小帳了。如果我們真的相信 這個大帳,我們的行為肯定和認為一個客戶只值500元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您的公司還沒有仔細算過您的一個客戶值多少錢,建議您認真算算。)
外企表揚一個人常用的一個說法是這個人有Business Sense。中國人會說這個人“精明”。無論是business sense還是精明,我們其實都是在說這個人會算賬,會算大帳。
我們經常有不知如何算賬的時候。作為管理者,我們經常被問到,“老總,您看這事該咋辦?”這個時候,我的回答通常是:“如果這事是你家里的,你會如何算,你會如何辦?”通常,他這樣計算后的答案就是您的答案。在處理自己事情的時候,每個人都是聰明的。
從算賬的角度看,我想人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會算賬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算小帳的階段。第三個是算大 帳的階段。這些我們前面都講到了。但人生最高的境界可能是在算計過很多之后再回到不算賬的狀態(tài):很多時候人生的帳算不過來,不如不算。給自己一個目標,照 著目標前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往能帶來最大的收獲。記得Tom Peters說過大意是這樣的一句話:當你奮力行動但不知道將來會怎樣的時候,可能是你將有大成就的時候。我相信他是對的。
到了年底年初,又是回顧與展望的時刻。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應該盤點一下過完的一年,也應該預算一下未來的一年。從這個意義上講,管理一樣是算賬。
今年您算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