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樹深,潘樹深講師,潘樹深聯(lián)系方式,潘樹深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26
鮮花排名
104
鮮花數(shù)量
潘樹深:八地以上的菩薩來人間投胎,是穿著衣服來的
2016-01-20 61603

特別提示:本文綜合了宣化上人的開示,和凈空法師的答問,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

 

 

八地以上的菩薩來人間投胎,是穿著衣服來的

 《大乘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證得八地的果位的人,假如他發(fā)菩薩心愿意到這個世界來教化眾生,再來入胎,他是穿著衣服來的。怎麼叫「穿衣服」呢?就好像虛老,他一生出來是一個肉彈,這就是叫「穿著衣服來」的。但是這種八地的菩薩到這個世界來,就很少再入這個輪回;所謂「菩薩有隔陰之迷,羅漢有住胎之昏。」就是八地菩薩到這個世界上來,經(jīng)過這種胎藏,他也會迷了,所以要再修;因為這個,所以虛老到五十六歲才正式開悟;這開悟,是返本還原了,知道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

 

 

菩薩境界比羅漢高,怎么再投胎還有隔陰之謎?

凈空法師開示

 

    這個里面的事情,你就不知道了,菩薩有比阿羅漢高的,有比阿羅漢低的,為什么?菩薩有等級的。像我們最近在講《華嚴(yán)》,《華嚴(yán)》是圓教,這最殊勝的法門。圓教從初信位的菩薩,以圓教而論,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他修行的功夫只等于小乘須陀洹,不如阿羅漢,二信位、三信位一直到六信位都比不上阿羅漢,七信位的菩薩斷證的功夫才跟阿羅漢平等。所以你要問什么樣的菩薩?信位的菩薩比不上阿羅漢,圓教初住以上,那比阿羅漢高太多了。所以菩薩,我們常常念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是肯定超過阿羅漢,菩薩里頭就不一定了。

 

  菩薩為什么還到世間來?菩薩發(fā)愿要到這個世間來幫助苦難眾生,就是乘愿再來,他會再來。再來之后,真的,他有隔陰之迷。這隔陰之迷是一回什么事?就是從一個維次空間轉(zhuǎn)到另一個維次空間,這個空間維次不同,他也有差距,所以會把從前的事情忘掉了,有這個情形。但是如果真的是菩薩,不要緊,這些小菩薩再到世間來投胎,他也是有緣的來投胎。雖然迷一陣子,這一陣子時間長短不一樣,各人緣分不相同;有人時間很短,幾年他就恢復(fù)了,有人有十幾、二十年,他才豁然覺悟。這個里頭有大菩薩會幫助小菩薩。

 

  像《金剛經(jīng)》上世尊不是囑咐,囑咐大菩薩要護(hù)念小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那就是大菩薩會幫小菩薩,佛也會幫助這些隔陰之迷的小菩薩。我們在《高僧傳》、在《神僧傳》里面,看到很多很多這種情形,確實是菩薩再來的,很聰明,有的也很有福報,他不能接受佛法,毀謗佛法,那都是隔陰之迷。等到他真的遇善知識了,他在善知識會下開悟了,他能夠懺悔,能夠改過,能夠舍棄從前的錯誤,重新來學(xué)習(xí)佛法,把佛法發(fā)揚光大,這種人很多。

 

  我們最近講的《彌陀經(jīng)要解》節(jié)要,這是因為這一次講三時系念的佛事,重新詳細(xì)講一遍。因為三時系念現(xiàn)在這些年提倡,學(xué)習(xí)的人很多,所以講一遍之后,諸位將來再做就容易入觀,隨文入觀效果就很大。我講的是采用蕅益大師的《要解》,節(jié)錄的。蕅益大師給我們示現(xiàn)就是隔陰之迷,他從小學(xué)儒教,發(fā)愿要把佛教嚴(yán)厲的批評,能夠把佛教消滅掉最好,儒能起來,這是隔陰之迷。以后,他是母親死了之后,受了一個很大的打擊,這樣子一個機(jī)緣接觸到佛法。學(xué)了佛之后,很快他就覺悟了,把從前這個想法、做法全部改過來,成為佛門一代祖師。他這個《要解》的著作,印光大師在《文鈔》里頭,我們看到印祖對他非常贊嘆,說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jīng)》做一個批注,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贊嘆還得了!

 

  有一年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請我吃飯,就問這個問題,他說:印光法師對《要解》的贊嘆是不是太過分了?我就跟演培法師說,我說:一點都不過分,他的贊嘆恰如其分。我們知道印光法師是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他這樣的贊嘆,那蕅益大師是什么人?蕅益大師的身分沒有暴露,在我們想象當(dāng)中,他要不是阿彌陀佛,至少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要不然這《要解》做不出這么好,真正這個解釋如同如來親口所說。確確實實在末法時期,這個度眾生成佛道第一經(jīng),很難得。那么印光大師諸位要看他的傳記,他好像也示現(xiàn)的有隔陰之迷,其實這都不可能,為什么?等覺菩薩再來了,哪里會有隔陰之迷!

 

  所以有些時候是故意做這個樣子給我們看的,勸導(dǎo)我們:你看從前我也反對佛教,現(xiàn)在我覺悟了,我擁護(hù)佛教了。所以這個里頭有密意,我們要細(xì)心去體會?!该芤狻箤τ谝粋€修學(xué)大乘的人常常會遇到,接觸的時候好像有很多障難,而實際上有好處、有功德、有利益。就好像我們遇到障緣,遇到人家毀謗、侮辱種種障礙,我們遇到這種情形,如果要是感情沖動,我們就上當(dāng)了,退轉(zhuǎn)了,信心喪失掉了。如果我們有一點小智慧,很冷靜的來處理,不要動感情,用理性的來應(yīng)付,往往后面有非常殊勝好境界!

 

  所以人遇到逆境,遇到惡緣,決定不可以沖動。所以我們讀《金剛經(jīng)》,讀到忍辱仙人,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你看忍辱仙人遇到侮辱,遇到傷害,他沒有瞋恚心,他沒有報復(fù)的念頭,你看他成就了忍辱波羅蜜,成就持戒波羅蜜,成就布施波羅蜜,這不得了!他把歌利王當(dāng)作恩人看待,大恩大德,他把他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那造成嚴(yán)重傷害,這個傷害是自他都不利。如果是用理智、理性來處理,彼此雙方都好。我自己大幅度的提升,對方是我的善知識,這是逆增上緣的善知識。我沒有得到他的幫助,我沒有辦法提升,得到他的幫助,自己提升,?;墼鲩L!

 

  所以這個世間是非善惡沒有一定。我這么多年來經(jīng)歷當(dāng)中,是非善惡不在外面在自己,看自己用什么樣心態(tài)來處理。自己用善心,真誠善心來處理,沒有一樁事情不是善的;自己要用情緒來處理的話,沒有一樁事情是好事。決定不可以用情緒,要用智慧,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了!所以菩薩、羅漢應(yīng)化到世間來,這里頭有很多密意的示現(xiàn),我們要細(xì)心去體會到,不要去懷疑他!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