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同學(xué)留言,說他最近很困惑,不知道如何選擇。
他有資格被發(fā)展為黨員,但是他還沒想好,問我怎么看。
我說很好看。
我特別欣慰,因為他在思考,有判斷,想抉擇。
人不思考,和咸魚有什么分別?
別人都說好,你就上,你是別人的牽線小木偶么?
即使所有人都告訴你這是個好事,你沒想好,那就要慎重。
這才是你自己的生命,這才是你自己的選擇,這才是為自己負責(zé)。
為什么要加入中國?這是他給我的問題,也是我給自己的命題。
我們今天一起來聊聊。
二
我大學(xué)畢業(yè)之前才成為正式黨員,不算早,很多人在高中就是黨員。
當然,這不好比較,我也不羨慕,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不能老是看著別人。
如果你的眼睛一直盯著別人,也就迷失了自己。
其實,我很多條件早就具備了,我群眾基礎(chǔ)很好,威望很高。
班級里各種選舉,只要是正面的,只要我參加,基本我就是第一名。
有時候我還是全票,也就是說連我自己都覺得我挺好的。
但是我什么都好,就是學(xué)習(xí)不好。
于是,威望再高,基礎(chǔ)再好,成績太差,還是沒有資格入黨。
因為成績原因我自己主動辭去班長職務(wù),結(jié)果班級同學(xué)硬生生又把我選上了。
當然,最終我還是辭職了,因為成績確實慘不忍睹,令人發(fā)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后來東風(fēng)來了,但是風(fēng)太小,成績有好轉(zhuǎn),但是不夠好。
我成績一直拼命追趕到大三才逐漸符合條件。
于是,我開始激動萬分的進入組織的考察程序。
那么,問題來了,我為什么要加入中國?
三
有很多同學(xué)一談入黨動機都是套話連篇,動不動就“從小爺爺對我說”。
純粹是為了讓自己顯得基礎(chǔ)牢固條件成熟,隨時把爺爺搬出來憶苦思甜。
要么是: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打井人;
要么是:從小爺爺教育我,沒有就沒有新中國;
要么是:從小爺爺告訴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
我一度深深地懷疑,大家擁有同一個爺爺。
這些大而無當、無比正確的廢話,持續(xù)了很多年,現(xiàn)在也在使用。
我不認為這個就不好,但是我認為你入黨應(yīng)該是你自己的事兒。
而且,我認為,就算爺爺真的跟你說,你們都是那么乖的孫子么?
我從來沒有這么說過,也從來沒有讓我爺爺現(xiàn)身說法。
因為我沒有見過我爺爺。
但是我家根正苗紅,出身貧農(nóng)是真的,而且我們家也基本都是黨員。
我爺爺生前是村支部書記,我叔叔也是,我爸爸則是部隊歷練成長的黨員。
但是,給我最大震撼的不是他們。
四
在我入黨前組織談話的時候,學(xué)校宣傳部部長讓我談為什么加入中國。
我沒有講我的爺爺,也沒有講我的家庭熏陶,我講了一個故事。
我大學(xué)讀書是在外國語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當時的黨委書記是畢可友。
他有個親侄女小畢在我們班級讀書,我們那時候特別羨慕。
因為有個親戚在身邊罩著,就算是同等能力看關(guān)系,至少心里踏實了一些。
小畢從來都是撇撇嘴,說你們不了解我大爺,他不會為任何人走后門。
我們就哈哈哈哈哈,傻子才信。
后來,小畢參加學(xué)院保研面試,她一直是前三名,我們學(xué)院有兩個名額。
學(xué)院早就傳開了,說小畢你妥妥的保研了,成績本來就好,何況還有你大爺。
小畢一臉兇相,你大爺!她說要是她大爺不在,說不定還好一些。
后來,小畢果然沒有上!后來,小畢竟然沒有上!后來,小畢確實沒有上!
那幾天小畢眼睛哭得跟桃兒似的,我們誰也不忍心去討論她大爺?shù)氖聝骸?
不過我們也慢慢相信有個當領(lǐng)導(dǎo)的大爺有時候真不見得是好事。
她自己當然不是吃素的,自己考研考去了北京更牛掰的學(xué)校。
后來,有一次采訪畢書記,我提到了這個話題,就說大家當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畢大爺說,什么叫不可思議?升學(xué)考學(xu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情,她并沒有特別傲人的成績。而且,當你個人利益和別人的利益沖突了,黨員本來就要做出犧牲和讓步,不然憑什么你是黨員?入黨的時候都宣誓過的,要隨時付出,入黨不是為了能夠給自己獲得更多利益……
他說的特別認真,我聽得特別仔細。
我腦海閃過一個詞叫正義凜然,有股正氣支撐的人大概都是威風(fēng)凜凜百毒不侵的。
我覺得我做不了這樣的人,但是我覺得我愿意跟這樣的人在一起。
我覺得這才是正能量的世界,我覺得這才是我們都需要的世界。
所以,我決定加入中國。
五
但是,我還是太年輕了,世界觀和價值觀并不會就這樣輕易地生根發(fā)芽。
信念建立的太單純,摧毀起來也特別容易。
后來,我到了上海讀書。
雖然我只是研一的新生,雖然我是支部黨齡最短的黨員,但是大概因為樂于奉獻和勇于擔(dān)當,很快擔(dān)任了黨支部書記,后來竟然還以新生的身份競選成為研究生會主席。
那時候,我們支部的核心任務(wù)就是組織政治學(xué)習(xí),我第一次做黨支部書記,第一次帶領(lǐng)大家學(xué)習(xí),所以我特別用心。
當時,我們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是領(lǐng)會上海市委主要領(lǐng)導(dǎo)同志講話精神。
我們認真學(xué)習(xí)了三個月。
后來,上海市委主要領(lǐng)導(dǎo)被抓了。
學(xué)習(xí)過程自然無疾而終。然而,我不能接受。
接下來的很多天我特別傷心,特別難過,特別委屈。
就好像自己辛辛苦苦在海邊搭建了一個城堡,一個浪打過來就全部坍塌。
回想起過去的三個月,我覺得所有的努力特別可笑,特別滑稽。
越用心越受傷,越在意越痛苦,越賣力越滑稽。
我當時想不明白,也無法向別人求助,我想不通。
很多人還會嘲笑我,有什么好委屈的,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
別人未必理解我的憤懣,未必理解信念受到?jīng)_擊的迷茫。
六
時間慢慢過去了,我自己也終于可以比較平靜地想清楚一些問題。
比如,其實我們不應(yīng)該把入黨的動機跟某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
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他們都是個人,都是個體。
把信仰交給個人承載永遠是有風(fēng)險的,也是脆弱的。
或者說來得快,去得也快;建立很容易,摧毀也簡單。
因為人是會變的,所以我們有個詞兒叫蓋棺論定,死了才靠譜。
尤其在別人信仰沒有那么牢固、沒那么可靠的前提下。
另外,我們不應(yīng)該因人廢言,不應(yīng)該因為人出了事兒,就覺得所有的話都沒道理。
上海市委領(lǐng)導(dǎo)當時的種種講話不是代表他個人,講話的意義也不能因為他個人出事兒而全盤否定。
只不過,在以德治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德行有問題,那就什么都不是。
蔡康永說:雞生蛋,雞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對雞如此,對人亦然。每個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例如他很會開公司,那你就買他股票賺錢,至于他亂講話,你就別學(xué)。多吃雞蛋,少理雞屎,吸取營養(yǎng),壯大自己。很多人放著蛋不吃,整天追屎,難道你靠吃屎能變壯大?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說得很嚴謹,做到卻很難。
現(xiàn)在,我們重新來回答這個問題:今天,你為什么要加入中國?
如果過去我的認識膚淺,那我也要自己尋找一個答案。
這不是為了宏偉的目標,是給我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交代。
七
我開始讀黨史,我想從這個黨的誕生之初開始去尋找答案。
不為了考試,不為了考級,只為了內(nèi)心的平靜。
只為了給內(nèi)心那些涌動的不安找一個落腳的地方。
然后,我有了太多太多的疑問。
比如,一個只有50多人的政黨,一個只有十二三個代表的大會,最小的不到20歲,靠什么克服千難萬險聚集到一起?
比如,那些早期代表有的衣食無憂,有的在外留學(xué),有的身居高位,是什么讓他們心甘情愿拋棄一切干共產(chǎn)?
比如,中國近代史的舞臺上各方都有登臺亮相的機會,北洋軍閥、封建復(fù)辟、辛亥革命、國民黨,為什么是最終走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心?
比如,這個逆襲的政黨誕生之初沒有任何光環(huán),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資產(chǎn),哪里來的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底氣?
比如,這個命運多舛的政黨一路面臨各種圍剿追擊,面臨各種逃離、掉隊、背叛,靠什么堅持到最后的勝利?
比如,歷史始終在觀看,人民始終在判斷,是什么讓人民選擇了,而不是別的其它政黨?
答案只能是兩個字:信仰。
是誰選擇了?歷史,還有人民。
八
加入一個組織,就要了解一個組織的過去,看清一個組織的未來。
這應(yīng)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其實這個最基本的要求我們都沒做好。
我們也受了很多年的教育,但是教育我們的人并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份工作。
因為我們在這么多年的教育中失去了對歷史的興趣和對選擇的敏感。
歷史全是細節(jié),歷史全是故事,歷史充滿懸念,歷史波譎云詭。
這個組織的過去其實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自己不讀黨史,不讀黨章。
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艱苦歲月,也就不能憑空建立起對黨的感情和深情。
所以,我們要回頭看,要仔細想,要慢慢走。
這個政黨的歷史并不遙遠,這個政黨的現(xiàn)在其實也不復(fù)雜。
知道怎么來的,才能知道身在何處,才能知道去往何方。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
這個政黨的未來也容易判斷,這個一兩年,我們見證了很多事兒。
所有人都看得到“打老虎拍蒼蠅”,看得到“從嚴治黨”;
所有人都看得到“八項規(guī)定”,看得到“三嚴三實”;
所有人都看得到“群眾路線”,看得到“兩學(xué)一做”;
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常態(tài),這就是趨勢。
道理并不復(fù)雜,心中沒有人民,必被人民所棄。
這個政黨的榮光與人民緊緊相依,未來的輝煌也必然有賴于此。
也只能如此。
這是歷史給出的答案,也是中共自己的選擇。
九
我想,我今天給出的肯定不是最終答案。
或者,我也不是想給你們一個最終答案。
現(xiàn)在,入黨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入黨也越來越困難。
決定一個黨的生機和活力的,永遠不是黨員的數(shù)量,而是質(zhì)量。
那就讓真心想加入這個組織的同志們面臨更多一些考驗。
我認為,如果一個學(xué)生沒有強大的群眾基礎(chǔ),不為同學(xué)全心全意奉獻,做不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他是沒有資格入黨的。
至少,在我所能輻射的范圍內(nèi),就是如此的標準和要求。
如果大家都同意這樣的觀點,那就不只是我,而是我們。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走到一起。
同時,也應(yīng)該帶著每個人的信念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