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苦莫苦于多愿。(張注:圣人之道,泊然無欲。其于物也。來則應(yīng)之,已之,未嘗有愿也。古之多愿者,莫如秦皇、漢武,國則愿富,兵則愿強,功則愿高,名則愿貴,宮室則愿華麗,姬嬪則愿美艷,四夷則愿服,神仙則愿致。然而國愈貧,兵愈弱,功愈卑,名愈鈍,卒至于所求不獲而遺狼狽者,多愿之所苦也。夫治國者,固不可多愿。至于賢人養(yǎng)身之方,所守其可以不約乎?)
[譯文]
痛苦沒有比超越現(xiàn)實的愿望眾多更痛苦的了。(張商英注:圣人的無為之道,恬靜淡泊、沒有欲望。他們對于外物,來到就順應(yīng)它們,離去就算作罷,不曾擁有愿望。古代愿望眾多的人,沒有比得上秦始皇、漢武帝的,對于國家就希望富裕,對于軍隊就希望強大,對于功績就希望,對于名聲就希望顯赫,對于宮室就希望華麗,對于姬嬪就希望美艷,對于四周少數(shù)民族就希望順服,對于神仙就希望能夠請來。然而國家卻更加貧窮,軍隊更加弱小,功績更加卑微,名聲更加低微,最終落了個所追求的沒有得到反而留下狼狽不堪的局面,這都是愿望眾多所造成的痛苦。治理國家的人,本來不能愿望眾多。至于德才兼?zhèn)涞娜诵摒B(yǎng)身體的方法,所擁有的愿望能夠不減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