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萍,牛建萍講師,牛建萍聯(lián)系方式,牛建萍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財富管理客座教授、資產配置專家、資本股權投資導師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牛建萍:五十年后,中國無農民
2016-01-20 113390
                                            五十年后,中國無農民
                                      轉載:BWCHINESE中文網專欄作家
   家鄉(xiāng),只是他們精神的棲息地,一種累了困了有危難第一個想起的地方,除此之外,家已經遠遠比上不他們在城市里打工的地方了。
   幾千年來,無農不穩(wěn)一直是中國朝野的共識。中共中央近年連續(xù)出臺一文件支持農業(yè),中國農業(yè)的基礎地位顯得更加突出。然而,做為農業(yè)主體地位的農民,自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少了。
在中國農村廣大地區(qū)最為常見的現(xiàn)象是,無論是農忙時節(jié)還是農閑時節(jié),看不到成群結隊的農民了。守在農村里的大多是孩子和老人。在今年中國“兩會”期間,央視在黃金時段播出一期外出打工者與留守在家里孩子通話的境頭,讓許多人不禁潸然淚下。這就是中國農村的現(xiàn)實。
   一方面高層不斷強化農業(yè)基礎地位,一方面作為農業(yè)主體的農民迅速減少,而減少的背后潛伏著非常巨大的危險。五十年后,中國無農民
   老人成為種地的主力。現(xiàn)在從事農業(yè)的大多是50多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在城市里找不到適合他們干的活,或者是孫子孫女需要他們照顧,回歸農村從事老本行,憑著自身的種地經驗從事著簡單的農業(yè)勞動。
老人們在從事勞動時,大多是對土地充滿著感情,他們大多不會計算種地的收益,而是覺得不種地,讓土地閑著,是一種良心上的缺失。
   如果從種地收益上看,目前農民種地是幾乎賺不到錢的。雖然國家有種糧補貼,農民種糧的受益比以前強多了,但真正計算下種糧,按一畝地計算,一畝地能收1000斤小麥,一斤小麥賣一元錢,共1000元的收益。去掉肥料、農藥、種子、耕地費、播種費,就剩下不多了。
   以中原地區(qū)為例,土地一年能收兩季,夏季收小麥,秋季收玉米、大豆等,能賺的則是秋季。不過,如果去掉人力費用,種地收益是很低的。與此相反的是,大批青壯年勞力紛紛到城市里打工,月收入遠遠大于種地收益。這是農民不愿意種地的最根本原因。
   不愿意回家種地,其實是對家園的失望。固守土地改變生活只是奢望,這是大多數(shù)農民心理。而城市迅速膨脹,為農民們提供了打工賺錢的機會,他們有能賺錢的地方,誰還守著土地種賺不到錢的地。
   人離去了,鄉(xiāng)村明顯地顯得沉寂,顯得敗落。盡管基層政府天天喊著改善農村面貌,但農村面貌是改變了,而不是朝好的方向改變的。四處而建的房子看似新的,房子里大多是空的,村子里沒有人氣,死氣沉沉。
春節(jié)期間,我回到家鄉(xiāng),見成群結隊在外打工青年回鄉(xiāng),在過節(jié)幾天里,他們無所事是,滿眼茫然,家鄉(xiāng)成為青年一大群體暫時落腳點。家鄉(xiāng),只是他們精神的棲息地,一種累了困了有危難第一個想起的地方,除此之外,家已經遠遠比上不他們在城市里打工的地方了。
   缺乏有活力、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民參與,農業(yè)不穩(wěn)是必然的。與此同時,中國農業(yè)急待科技支撐。長期以來,中國農業(yè)科技投入不足,農業(yè)科技人才短缺,導致農民種田憑經驗,沒有科技專業(yè)組織和專業(yè)人員指導。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