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個交易日,A股兩日觸及休市熔斷線,個股交易完全暫停,但追蹤個股走勢的ETF反應可沒那么快,問題隨之而來。
中國A股在今年第四個交易日再次急跌,當中滬深300指數(shù)先跌5%觸及新推出的熔斷機制,暫停買賣15分鐘,其后很快觸及7%的跌幅,全日停市。
熔斷機制的設立原意是穩(wěn)定市場,不過周一和今日的市場表現(xiàn)來看,在觸發(fā)5%第一檔熔斷線后,市場有加速下跌的趨勢,部分交易員想趕在市場完全休市之前拋售變現(xiàn),但反應較慢的ETF此時出現(xiàn)凈值與交易價格的缺口急劇擴大。
以本周四(7日)為例,當滬深300指數(shù)跌停之時,追蹤該指數(shù)的300ETF最新交易價格3.417元,均價3.478,但凈值為3.332元遠低于前兩個“市場價”。其熔斷前的最新價格較開盤下跌4.6%,但凈值實際上已經下跌7%。
理論上,一只ETF的價格走勢應與對應標的資產價格的走勢緊密相連,否則將出現(xiàn)顯著的套利機會。根據(jù)華爾街見聞的統(tǒng)計,在過去一年里,300ETF的交易價格與凈值之間的平均差異僅為0.14%,差異超過1%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且主要發(fā)生在6~9月股災期間,當時市場波動較大,且大量企業(yè)停牌,造成ETF的定價失真度也放大。
此外,盡管大陸的A股熔斷,但在香港買賣追蹤相關資產的ETF因交易仍在繼續(xù),其跌勢有所加劇。由于不能于即時追蹤買賣A股的相關資產,這類ETF的走勢便取決于市場情緒,令其追蹤也出現(xiàn)較大誤差。
相反,可以推論,在目前的機制下,若A股市況出現(xiàn)大牛急升的局面導至漲停熔斷,這類ETF或會因為市場需求大增時,也可能導致這類ETF的升勢多過實際的升幅。
因此,在斷熔機制觸發(fā),對于港股投資者買賣A股類ETF宜多加留意市場情緒,謹慎跟風作決定。
實際上,美國也有市場熔斷機制,在熔斷后,個股暫停交易,但最早規(guī)則下ETF的交易并不暫停,也造成了資產凈值和交易價格的差價迅速被拉開,美國監(jiān)管機構2013年后才將熔斷用于債券、ETF以及商品等。
不過批評人士認為,熔斷機制給ETF投資者帶來損失,上市交易產品如ETF等本來是用來錨定某類資產,一旦特殊條件下這些產品的價格和背后的證券資產發(fā)生了較大背離,就會喪失其本來的意義。
以本周四A股的下跌熔斷為例,當300ETF凈值下跌過快而,實際交易價格未跟上時,此時買入的投資者相當于付出了較昂貴的價格,此外,如果是使用了止損單的投資者在凈值下跌過快,而價格未跟上時可能導致無法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