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銅價近一個月以來明顯反彈,至數(shù)月新高。與此同時,上期所銅庫存激增至歷史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個月以來,上期所銅庫存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庫存呈現(xiàn)完全相反的走勢。LME銅庫存從去年秋季開始一路縮減,最近出現(xiàn)“十一連跌”,至近14個月以來最低,降幅約50%。
在經歷了去年上半年的暴跌之后,上期所銅庫存自8月底以來穩(wěn)步增加,迄今已增長一倍,至史上最高水平。彭博社統(tǒng)計顯示,這是十多年以來,上期所銅庫存首次超過LME銅庫存。
然而,全球銅庫存總量變化并不大。截止3月4日,LME銅庫存為18.67萬噸,上期所銅庫存為30.5106萬噸,COMEX銅庫存截止3日為6.7296噸。也就是說,是銅市場格局發(fā)生了改變,或許,部分LME倉庫的現(xiàn)貨銅流向了上期所。
中國目前吸收現(xiàn)貨銅的速度已經超過了09年“四萬億”基建熱潮時期。
這與華爾街見聞之前提及的中國進口銅情況相符。今年1月,中國精煉銅進口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42.32萬噸;進口銅精礦117萬噸,是連續(xù)第六個月進口量超百萬噸。去年全年進口精煉銅368萬噸,創(chuàng)下紀錄高位。
顯然,這與中國宏觀經濟整體減速的趨勢不符。此外,盡管行業(yè)旺季即將到來,但銅進口激增已經持續(xù)了數(shù)月之久。
如果按照國內銅融資需求高企來解釋似乎說服力有限:盡管銅融資需求在當局允許現(xiàn)貨銅等大宗商品作為貸款質押物之后開始飆升,但2014年年中爆發(fā)的青島港倉庫融資銅重復質押騙貸事件導致銀行收緊銅融資貸款。并且,銅精礦進口也在大幅增長,但其并不能用于質押融資。
工業(yè)金屬期貨的反彈可能與風險偏好回升,以及中國近期的刺激措施有關。今年以來,中國持續(xù)推出穩(wěn)增長措施,并在本周再度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投資者預計,這個工業(yè)金屬最大消費國仍將繼續(xù)推行更多措施來提振經濟增長,這有利于工業(yè)金屬的消費,該國將去產能列為今年的頭號政府任務,也會支撐金屬價格。
嘉能可首席執(zhí)行官Ivan Glasenberg甚至樂觀地表示,大宗商品市場已經見底,市場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過頭了?!拔覀兊挠唵魏弯N售情況目前非常好。去年四季度,訂單情況相當好,我們依然看好中國,無論是鋅、銅,或者鎳?!?
按照彭博社此前的解釋,這與國內外存在套利空間有關:中國銅價高于LME基準價格,促使貿易商以LME價格買入銅,然后運到中國獲利賣出。
巴克萊大宗商品分析師Dane Davis曾表示:“精煉銅和銅精礦進口復蘇與人民幣開始貶值有關,是投資者試圖在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前儲備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