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不知道,效率提升的驚人價值!
(2012-04-30 20:32:44) 社會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愛情象鬼,相信的人多,看見的人少!”搞笑之余,卻不得不佩服它所傳遞出來的哲理。由此聯想到企業(yè)里的質量與效率,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性,所謂“質量是企業(yè)的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然而,它們到底有多重要?是否也是“相信的人多,看見的人少”呢?
十多年前,我在三星公司做生產經理的時候,分管著公司一個軟盤驅動器部門的生產制造業(yè)務。公司要求每天統(tǒng)計和分析生產效率(三星稱之為“生產性”)數據,每周匯報在效率管控方面的工作狀況。公司還不斷地推出各種各樣的、旨在提升效率的現場改善活動。一言以蔽之,效率已然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重要管理指標。
然而,撇開績效考核的因素,生產效率對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呢?當時,即使是作為生產經理的我,對此也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更何況是其他很多普通員工呢!幾年之后,我成為康佳集團一個下屬工廠的總經理,開始從一個公司的財務高度重新思考生產效率的問題。
1996年,三星公司軟盤驅動器部門,每條生產線標準配置35名工人,每天生產11小時,每天完成產量約2000只,人均8小時日產量約41.6只。到了2002年,每條生產線標準配置30名工人,每天生產10小時,每天完成產量約3800只,人均8小時日產量98.1只。6年時間,人均生產效率累計提升了144%。(以下是六年間產能變動圖)

2002年,該部門有晝夜班一共24條生產線,工人約720人。如果按1996年的生產效率水平,則在2002年時,為了完成同樣的生產任務,該部門需要配置工人1753名,需要配置生產線約50條。即需要多配置工人1033名,多配置硬件生產線13條。
2002年,一名普通工人每年的綜合成本約為2萬元,則1033名工人每年的綜合成本約為2066萬元。而一條硬件生產線的固定投資約為400萬元,則13條生產線的固定投資約為5200萬元。若按5年期折舊,則每年需要分攤約1040萬元的固定投資。
綜合計算,由于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2002年一年的時間里,該部門至少為公司節(jié)省了2066+1040=3106萬元的制造成本。
—— 蔡老師原創(chuàng)博文,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