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認為,移動電商的最大機會,在于提供給無數(shù)實體企業(yè)及個體經營者一個繞開PC平臺、直接拓展互聯(lián)網生意的絕好機會?!霸陔娮由虅盏倪\用上,電腦端是全國視野(能覆蓋到盡可能遙遠的區(qū)域),而移動端將有更多機會在周邊用戶,一公里、三公里商圈。這是一個由近到遠的反電腦端思維?!?/p>
電子商務發(fā)展到今天,正經歷從電腦端向手機(移動)端的升級與遷移。
2013年的數(shù)字,全年移動端的電商交易總額為 1560億,接近整個電商行業(yè)的 10%,這個數(shù)字不算大,但請注意一年前,移動電商的交易額大約是 560億,年度增長 280%。從構成上看,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 5億,占總網民數(shù)的 81.0%。如果以 30%的智能手機用戶有過移動端購物經驗計算,那么,平均每人一年的消費額大約為 1000元。
這些數(shù)字,與早期(2003~2005年)電腦端電商有類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類似的地方是網購人群的比例不高,人均購物值也不大,十年前淘寶剛剛開始時,人均年購買額大約為 400~500元,那時候,網購人群約占全網用戶的 25%左右。相同的還有用戶年輕化的構成,只不過那時候我們說的是 80后,今天我們在移動端服務的主要是 90后族群。
不同的則是用戶基數(shù),今天的智能手機用戶數(shù)量遠遠超過十年前的電腦端網絡用戶。
注意,中國電腦端的網絡購物人數(shù)在 2013年大約是 3.1億,人均年購買金額約 5500元 (以全年電商交易額 17000億推算)。
結論顯而易見:這將是一個更有開發(fā)潛力的網絡營銷工具。
電腦端的電商構成,大致以商品為主,尤其在日用百貨和其他標準類商品類別表現(xiàn)突出。前者如 3C、數(shù)碼、服裝鞋帽、美容護膚,后者如圖書音像、機票門票、手機充值。同時,電腦端的電商,突出的是消費無區(qū)域,購物無國界(涉及國家規(guī)定的關稅及禁止跨境買賣情況另論)。幾乎每一家網站,都試圖吸引天南地北盡可能多的用戶,也因此大大促成了快遞物流行業(yè)的快速興起。以平均電商訂單 160元,每單運費 8~10元計算,一年下來,僅電商生意就產生 700~800億的快遞業(yè)務費(這里扣除非物流商品如手機點卡充值)。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電腦端的電商向左:商品、物流送達、全國性營銷。
以淘寶十年發(fā)展為例,我們注意到,淘寶十年大致經歷了三個商品族群的銷售高潮。早期,剛開始的時候,各種仿品、假貨賣得很好,還有即時到賬的各種充值點卡。300元的 LV包、500元的瑞士手表,都知道是仿品,顧客大多知仿買仿,心照不宣。因為還是網上試水,淺層購買,仿品的試錯成本較低。
接下來,中期,水貨十分暢銷,特別集中在港行手機、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機以及高檔的化妝品、奢侈品等。淘寶以外,京東開始漸露頭角,它以銷售數(shù)碼產品為主,雖然是國內行貨,但借助網絡渠道,售價低于線下賣場。當當?shù)膱D書也是以低于線下書店價格的優(yōu)勢吸引了眾多客戶。水貨,標準類商品的特點就是網絡價格上的優(yōu)惠,這是以價格作為突出賣點吸引顧客的典型體現(xiàn)。
近期,大概 2008年開始,淘寶商城興起,陸續(xù)產生了許多淘品牌,集中在服裝、鞋帽、箱包、護膚、飾品等領域,大多是非標準類商品。這些類別多屬于沖動性消費,品牌集中度低,國內生產能力強,用戶憑感覺購買,容易形成大量重復的沖動消費,這成為近期電商的一個新熱點。天貓的“11.11”就是以這些品類為主。B2C行業(yè),也出現(xiàn)了例如唯品會、聚美優(yōu)品、凡客等等經營軟百貨的網站。用戶在網上從嘗試在線充值,到低價吸引購買圖書、手機,進而到網購成癮,服裝首飾一應網購,體現(xiàn)的是一條由淺到深的網絡購物發(fā)展路徑。
但仔細分析下來,電腦端的電商運營,基本上圍繞日用百貨,不分區(qū)域。
這固然是電腦端電商撬動傳統(tǒng)零售的切入點,也給新的移動端業(yè)態(tài)留下許多空間。
移動的特點是什么?
— 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 更多的便利性;
— 身份識別的唯一性;
— 從十個指頭到兩根手指;
— ……
預測移動電商的發(fā)展走向和行業(yè)格局,現(xiàn)在斷言為時尚早,但我們已經看到,移動端的特點與當初構建電腦端的電商網站有明顯不同。在所有這些特點中,我們特別注重的是移動端的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即基于用戶定位系統(tǒng)展開的商業(yè)化運用。
所以,在電子商務的運用上,電腦端是全國視野,移動端將有更多機會在周邊用戶,一公里、三公里商圈,是一個反電腦端思維的由近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