擯棄別人會怎么說,生活由自己掌控。有那么一批人,常常過分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在完善他人視角中的自我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季老講過:不完美也是一種美。我們常常對自己要求太高,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蛇@世界上去哪里找不犯錯的人呢?圣人也會犯錯,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現(xiàn)實無法更改,排斥不如融入。還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身邊的人無法理解自己。日日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或讀書,或彈琴,或繪畫。就拿書來說,書雖然是個好東西,可書不是叫我們逃離世界,封閉自我。書是度人的船。用書中習得的智慧,融入一個群體,超越他們。而不是遠離他們,沒有一個人被集體唾棄會感到由衷的快樂。
作者在第二章中還提到自律的問題,我想說。關于自律,我還是有一定體會的。筆者認為,自律不是束縛,不是捆綁。自律是一種自由。只有你更自律了,你才會把重要緊急事件及時地去完成。當你不感到有什么任務在追趕你的時候,那須臾的自由是如飲甘明的。自律,成就更好的自己。
年輕時不要怕,年長時不必悔。人必須要當機立斷。盡管生活可以倒著被理解,但同時生活也只能正著被經(jīng)歷。在做一個決定的時候,謹慎但不要拖沓。年輕時候哭過,鬧過。老之將至才不會生發(fā)一種好像自己沒活過的感受。放下糾結,輕松地去做決定。以更長遠的眼光去做決定。
不做無謂爭端,退一步海闊天空。人們囿于個人經(jīng)歷,常常因為觀點不同立場不同同人爭論起來。筆者認為這世界上大部分的爭論是無意義的,通常一次爭吵讓一份關系走向破裂。爭論和爭吵,只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爭論到一定程度,情緒作怪,愈來愈被情緒控制。最后就成了無意義的爭吵。我想發(fā)生沖突時,我們總是要替他人想想,才能真正的對解決沖突有幫助。否則,就會變成無意義甚至有害的爭吵。
荀子在勸學中如是說,蚓無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很多時候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要挑別人的毛病,這是長輩常對我講的話。我也時刻記在心上。環(huán)境不容易改變的時候,就改變自己吧。自己也無法改變的時候,就換個環(huán)境吧。
有人能在菜市場安心讀書,樂此不疲。有人在家,也無法靜心讀書。噪音存在,但只要是不用我們去回應的就好了。換個角度想想,常常會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總是要學著開導自己。
失意不失態(tài),得意莫忘形。人囿于圈子的視野,常常在一個圈子站到頂尖的時候就輕飄飄的,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小時候,有一個在大學當教授的長輩就對我說過這句話。如今想起來,當時他對我的教導還是歷歷在目。
在難熬的歲月里,慢慢的強大起來??衿饋怼?
作者:Sieben noch (來自豆瓣) 宣發(fā):安徽網(wǎng)睿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