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人生難免裂縫,可以哭著面對,不要笑著墮落!”
面對人生苦難,你是怎樣走下去的?
在《菩提》這本書中,將兩個家庭遇到的苦難和主人公們互相的情感暢快地表現(xiàn)出來。
作者李倩是法學碩士,崇尚“以文證人,風物長宜放眼量”。在她的這本小說是以一段旅游開始的,用主人公的日記穿插其中,將過去和現(xiàn)在聯(lián)系在一起。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人:左依、加諾、鮑雨竹,他們之間的各種牽絆令小說格外印證現(xiàn)實。
1.任何事情都可以哭著面對
男孩加諾對自己的家庭有很大的怨恨,他周遭的一切仿若對他有針對性。
他的童年沒有母親,只有暴力以及殘存的一絲陽光。他的父親酗酒,回到家就對自己的妻兒下手。母親因為忍受不了父親的行為,和父親離婚,并且留下他和姐姐,自己逃離了這個家,逃離了這一切。
那時只有幾歲大的加諾時常被父親打罵,每次都沒有飯吃。姐姐軟弱無助,沒有辦法反抗父親,只有哭泣。
這個時候,左依的送飯成了他們認識的開始,也注定這段感情的牽絆。
左依用自己善良單純的內(nèi)心去感化加諾,始終覺得加諾依然是個善良的人。即使在外人眼中,加諾是個桀驁不羈,打架抽煙的不良少年。
左依用她的行動告知所有人,加諾不是不良少年,只不過是心里受了傷,需要人關愛的孩子而已。
加諾雖然還是和不良少年在一起,但如果有人欺負左依,他一定會沖在前面。
面對母親的再次出現(xiàn),他知道一切都會過去,小時候用怨恨和行動反抗的他,已然不會因為那段記憶而去試著改變某些事情。
就像他說的,“我們應該最大努力獲得這個世界的意義,在那個世界才能重新開始?!?
2.我只能笑著墮落
書中,故事提到了一個出現(xiàn)在左依和加諾之外的女孩——鮑雨竹。
在左依追著加諾,要求他回家時,這個名叫鮑雨竹的女孩也追了左依很長時間。
她是別人眼中剃著平頭,渾身透著兇狠的不良少女,目光陰冷鋒利,一看就知道“不好惹”。
鮑雨竹小小年紀就失去了父親,母親靠做清潔工養(yǎng)活一家人。因為家境不好,母親忙得無暇顧及他們姐弟,讓他們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當她的母親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時,她早已變成現(xiàn)在這個叛逆少女。
面對失去親人,受人欺負的事情,鮑雨竹無法面對,只能任由這些將自己毀滅成不良少女,而且無法改變。
她對別的女孩的嫉妒,其實只是因為自己沒能成為她們那樣單純、充滿青春活力的女孩而怨恨自己。
她任由自己墮落,在苦難中沒了成長的決心,一避事實,逃避那個真實的自己。
接受不完美的家庭,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她一生的課題。
3.終其一生,與自己和解
女孩左依從小有著幸福的家庭,生活富足,父母給了她雙份的愛,教她識人與道理。
隔壁家的加諾卻與之相反,暴力叛逆充滿了整個童年。因為機緣巧合的接觸,兩個人碰出了不一樣的感情。
隨之而來的卻是大街小巷的謠言,他們之間純潔的感情卻被街坊四鄰大肆宣傳為早戀,更是惹得左依母女倆的不快。
敬愛的外婆去世了,這個給予左依滿滿的愛的外婆的離開給左依很大的打擊,但未等結(jié)疤,左依又快速地投入學業(yè)中。
左依慢慢長大,父母親手里的自由權(quán)卻越握越緊,絲毫不松懈??粗笠酪驗閾募又Z而成績下滑,父母不得已跟她許下承諾。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愛它。”
在后來她又經(jīng)歷了一些變故,可這都沒讓一個積極樂觀的她就此墮落,而是推動著她一步步向前走,讓她讓她看清生命本質(zhì),依然熱愛每分每秒。
作者李倩在《菩提》中提到,“我們掌控不了所有,已經(jīng)選擇的不能改變,但只要還有選擇的機會,就要勇敢面對,只要你不忘記,就是圓滿?!?
生命中的這些插曲,讓左依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感慨,但或許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而力求圓滿的結(jié)局才是最好的結(jié)局。
作者:小凌(來自豆瓣) 宣發(fā):安徽網(wǎng)睿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