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關懷缺失,扼殺獨立人格的成長(12)
方案的第三步:在于主動地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及時給予孩子心靈關懷。
我們的家長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被人理解固然好,但是當誤會發(fā)生了之后,如果一味等待別人的理解,那么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而當我們主動地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便很容易進入一種冰釋前嫌的最高境界。
正因為如此,想要爭取孩子的理解,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接觸孩子,這種接觸越多一分,實現(xiàn)心靈交流就越多一分可能。
本章后記
當我們8個小節(jié)的艱難探尋終告結束的時候,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開端。
對于家庭教育來說,紙面上的討論意義并不大,我們的探尋也不可能做到算無遺策。之所以說它意味全新的開端,在于我們的家長結束了本章的閱讀之后,對于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所欠缺的東西,將會開始一次自查式的總結。
事實上,當我們的探尋與每一位家長的殷殷愛子之心結合起來的時候,孩子們就獲得了一次命運改變的良機,當這種改變被演化為成功的經(jīng)驗之后,后世的父母也就獲得了一份寶貴的教子寶典。
在當今社會文化日新的形勢下,如何能夠讓孩子獲得一個穩(wěn)定而又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很大程度在于家長能否做好保駕護航的工作,而這又要求家長們能否建立一套完美的心靈關懷機制,在中國三千年的家庭教育史上,這方面始終有較大的欠缺,我們關于這方面的紙面探尋結束了,但是家長們在實踐中的探尋卻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