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謠云:“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fā)”。還有“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jié)張貼之物。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后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另外,我們香港還有一句俗語:“二十八洗邋遢”。今天洗洗刷刷,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