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講話,充斥著大量的“也許似乎好像大概應該可能”,這就如一個股評家在說:今天尾盤上行的概率非常大,下行的概率也不小,乍一聽,的確很通順,而通順的話,就容易被人覺著有理。
同樣的,“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這句話也是如此,說得真是太有道理了!可是如何評測界定“合適”?就沒有下文了。這種“通順的廢話”,其本質,就是講出一個能與聽眾內心產生共鳴的觀點,但其實什么問題都沒解決。
事實上,“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是有科學方法量化評測的。我為企業(yè)做咨詢的時候,一貫喜歡按事實推導,用數據決策,所以常運用統(tǒng)計學原理,幫企業(yè)用科學客觀的方法,來評估員工的崗位趨向,然后根據結論適時調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先簡單給大家拆解一下,供各位借鑒。
評估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一個基本理念:每個人成長到成年后,其“受到外界刺激 - 做出具體反應”的行為模式已經基本固定(我的一篇文章里,從生理學角度解釋過這個結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一個人在具體崗位的上的發(fā)揮,其知識、經驗都是可以通過積累和鍛煉慢慢優(yōu)化的,但其行為模式,幾乎是無法再改變的。
所以“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如果真正要應用好,便是要去評定這個人的“刺激 - 反應”行為模式,讓他從本性上與崗位要求匹配,在這個前提下,再去考評他的適崗技能和經驗,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
上面說得比較抽象,所以接下來就給出一個具體點的說法,即所有人的行為模式,從人才適崗角度來說,可以歸納成三大類型(每類還能細分成數個具體小類型,本文暫不詳述):
【1】戰(zhàn)略思維型(領導的料?我的結論是這類人大部分眼高手低,少部分確實是牛人,但容易跳槽);
【2】人際關系型(有這種潛質的人才,適合放在HR、客服、主管、大客戶銷售,等對人的崗位);
【3】行動執(zhí)行型(適合放在無需太多思考、重復執(zhí)行流程、對事和物的崗位) 。
很顯然,具有這三種本性潛質的人才,如果能科學評估出來,那么無論對于企業(yè)還是對于人才自身而言,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我舉一些最近親自經手的案例,讓大家能有更加直觀的感受:
【案例1】小C,女,入崗時原安排于電話銷售崗位,因簡歷上有電話銷售相關經驗,經過我的評測,得出本性潛質是行動執(zhí)行型人才,且戰(zhàn)略思維潛質極弱(非貶義),因此認為并不適合做需要隨機應變的電話銷售工作,建議換做信息發(fā)布崗位。果然換崗之后,效率極高,小C本人也覺得輕松很多。
【案例2】小D,男,入崗時原安排助理崗位,幫領導干點雜事,經常參與領導討論,但是討論結果往往化為空談,經過我的評測,發(fā)現小D的行動執(zhí)行潛質差,但是人際關系潛質很強,且有帶隊能力,建議不要繼續(xù)擔當對事的崗位,更換為大客戶銷售,并給與負責銷售團隊組長的機會。換崗后,跟單成交水平高于小組平均,升為組長后,小組成員積極性提高。
你們看,如果把一個人才,放在與他人性級潛力的崗位,不但他自己會覺得如魚得水,企業(y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如果你把一個執(zhí)行力潛力的人才,安放在一個銷售部門,或者把一個人際關系潛力的人,安放在技術部門,可能他本人是提不起興趣的,因為他正在從事不適合他本性的工作。
目前這個人才崗位評估服務,只對實戰(zhàn)家網商會會員開放,不過非會員企業(yè)的老板,也可以找我?guī)兔υu估,當然,也是免費的,只是因時間原因,可能處理會比較慢一些。
如果你想對你的現有團隊人才做一個本性潛力層面的評估,那么就加黃偉老師的QQ號:46238,直接聯系黃偉老師先做一兩個人的評估,體會一下真正的“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的科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