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雖說是“同時”,但實際情況中總會有一些差別:比如,誰水性好點,誰近一點,誰生存機會大一點……然后,作為救人者的男人就會根據(jù)具體情況,作出“先救誰”的判斷。這個判斷,是難以從“預(yù)先”討論中得出結(jié)果的。
話 雖如此,但這個問題依然多年來被爭論不休,它反映了我們一種集體焦慮,即:母親和伴侶,誰更能獲得男人的關(guān)注和保護?他最重視誰?誰排在第一位呢?——這 一連串的提問,折射出中國婆媳長久以來的三角關(guān)系,兩個女人都想成為勝利者,而男人則求神拜佛祈求“姑奶奶,拜托你們不要再爭了?!?/p>
這樣的三角關(guān)系,存在于許多家庭之中,深陷其中的人們,難免對異曲同工的“落水救誰”問題產(chǎn)生深深的興趣和共鳴。所以,這個問題得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到底應(yīng)該先救誰呢?
許多男人苦惱于這個問題,原因是他們想知道:“如何兩邊都不得罪?如何避免由此引發(fā)一場戰(zhàn)爭?”他們很想獲得一個答案,是因為他們希望,這個答案能夠給婆媳帶來和平——但想深一層,就算有了一個答案,但婆媳就能和平了嗎?或者說,和不和平,真的跟這個答案有關(guān)嗎?
我舉兩個例子。
一、 在一個婆媳關(guān)系極端惡劣的家庭里,婆婆和媳婦的怒氣都長期處于“一觸即發(fā)”的狀態(tài)。只要有一點小事就會爆發(fā)。這時,婆婆和媳婦落水了。你以為,男人同時救 了她們兩個就會沒事嗎?不可能!她們的競爭關(guān)系會滲透到整個營救過程中,細致到“男人先伸手拉誰,先把誰拖上岸,給了誰一個溫暖的眼神”,都會讓她們百味 雜陳。此外,她們的憤怒也如箭在弦上,諸如“游回岸時,誰不小心蹬了誰一下”這樣的小問題,也會被認為具有惡意,從而引發(fā)爭吵。
總之,如果一個家庭平時的氣氛就像“巴爾干火藥桶”,那么,男人無論先救誰,都是錯,這個火藥桶都會因此爆炸。
二、 在一個和諧的家庭里,婆婆和媳婦彼此體諒、包容,善于溝通。當她們同時落水,男人無論先救誰,都不會有大問題。一方面,第二個被救的女人,會明白男人已經(jīng) 盡心,而且,會明白男人和第一個被救的女人,對自己都沒有惡意,所以,她不會因為“第二個被救”這件事而勾起太多情緒;另一方面,就算有情緒,有點生氣, 也可以在事后溝通中慢慢化解,讓家庭關(guān)系重新達到平衡。
所以,在好的家庭里,男人先救誰都是對的,事后,一家人還是可以保持團結(jié)。
說到這里,想必焦慮的男人們也都明白了:與其整天琢磨“千古難題”,不如下點功夫,搞好家庭關(guān)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