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包青天”?
能擁有先知先覺的操控感和隔岸觀火的怡然,“法官”的游戲享受已經(jīng)近似于上帝了。
“法官”發(fā)燒友大有其人,他們的控制欲和窺視欲都很強,但性格卻相對內(nèi)向。如果說到老謀深算,也許這個人群才是最強的,因為其行為模式已經(jīng)超越了通過對抗來自我證明,而是通過觀察來洞悉人性。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看過羅丹的“思想者”——沉默的才是思潮彭湃的。
有人說,“法官”只是游戲的擺設罷了。也許是吧?但是這個擺設的學問可大了。
天賦1:幽默感
“法官”準確地知道每個人的真實身份。對于他來說,每次游戲就是一次情境劇。無論是滑稽的還是精彩的,都需要“法官”這個惟一觀眾的幽默感才會變得有趣。
如果一個人缺乏足夠的幽默感,不能在局外寂寞太久,殺人游戲就會變成索然無味的痛苦,那還是不要做“法官”了。
天賦2:心理耐受力
“法官”必須面無表情,語言簡潔而沒有暗示性。這種枯燥的操作會持續(xù)整個游戲過程,一個優(yōu)秀的“法官”必須能夠在冗長的重復操作中保持嚴謹?shù)慕^對中立。
這就要求“法官”具有強大的心理耐受力,不會因為參與者的荒唐或精明而有所反應,因為他的任何一個細微的情緒變化或非標準應答都會左右參與者的選擇。
“殺人”游戲的優(yōu)與劣
優(yōu)點:
這個游戲提供了一個釋放壓力的載體,還考驗了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游戲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驗:有被“冤死”的委屈,有逍遙法外的暗喜。每個玩家都極力為自己辯護,實際上展示的是斗智斗勇的邏輯判斷、口頭表達、團隊合作等多種綜合能力。
這個游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角色體驗。游戲中,每次角色不同,結果不同,過程不同,使參與者對事物的評判不容易出現(xiàn)偏激。
專門提供玩殺人游戲的殺人吧的出現(xiàn),一方面解決了游戲人數(shù)限制的要求,另一方面,陌生人的交往,增加了游戲的新鮮感和刺激感,具有一定的交友功能。 在專門提供玩殺人游戲的殺人吧里,由于沒有物質(zhì)、權力和利益關系的牽扯,相對來說,交友比較單純,同時能促使個體在團隊協(xié)作中增強合作意識。
劣勢:
按照佛羅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攻擊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能之一,“殺人游戲”把這種攻擊本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該虛擬游戲以殺人為動機,容易讓人產(chǎn)生暴力、 殘忍傾向。在追尋“兇手”的過程中,每次都必須有一個人“被殺”,所以大家都互相欺騙,想盡辦法置對方于死地。這種游戲無意中在引導玩家為保護自己而蒙騙 他人,所以不宜過度沉迷。
游戲過度難免使大腦長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容易造成身心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