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性進食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是安撫自己焦慮的情緒,容易情緒性進食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例如狼吞虎咽、生活單調、無法面對困難等,食物是發(fā)泄負面情緒的工具,如果你控制不住食欲,那么可能就需要重新與食物建立關系了。
為什么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沒有真正享受到美食,可每天卻攝入了大量的卡路里,這是怎么一回事?明明不餓卻不吃東西就心慌?這都是因為你把進食當作了發(fā)泄情緒的渠道。
情緒如何牽動胃口?
無論是突然竄出來的野貓、發(fā)脾氣的老板,還是這個月大漲的信用卡賬單,都可能被我們的大腦視作威脅,然后大腦會因此釋放一系列的化學物質,包括腎上腺素、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這些化學物質會讓你感到警惕,幫你做好應對威脅和創(chuàng)傷的準備。在短期內,腎上腺素會讓你感受不到饑餓,因為血液都從你的內臟流 到了你的肌肉中,讓你做好“戰(zhàn)斗或者逃跑”的準備。可一旦腎上腺素的效果消失了,被稱作壓力激素的皮質醇就開始發(fā)揮作用,讓你想要把自己的胃用食物填滿, 好補充你剛才應對威脅時所消耗的能量。不過可惜的是,現(xiàn)代社會應對威脅時并不需要消耗太多體力,所以長期生活在壓力下會讓人攝取超過實際所需的能量。美國 心理協(xié)會曾經的調查顯示,有40%的人會選擇通過吃東西來緩解壓力,還有42%的人會選擇看2小時以上的電視來緩解壓力,而大家在看電視的時候也通常會吃 零食。這種為了緩解壓力而吃東西的行為被稱作“情緒性進食”。
情緒性進食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是安撫自己焦慮的情緒,所以很多人在吃東西的時候可能根本就沒有認真體會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只是下意識地咀嚼和吞咽。這種進食方法會讓我們在無意之間就吃下很多東西。薯片、薯條、冰淇淋這 類食品最適合情緒性進食,因為吃起來簡單方便,口味很重,就算不認真體會也能夠嘗到它們濃重的鹽味、糖味和油味。不健康的高熱量食物能夠最快地緩解我們的 緊張情緒,因為我們的身體誤以為我們需要很多的能量來應對潛在的威脅。另外,長期處于壓力中的人恐怕也沒什么心思做飯,方便但高油高鹽高糖的快餐或者便捷 食品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更糟糕的是,壓力會導致失眠,而夜晚是我們食欲最好的時候。缺乏睡眠會導致瘦素(leptin)和生長素 (ghrelin)失衡,這兩種激素控制著我們的食欲和胃口。因此,熬夜的時候,我們總是更容易感到饑餓。再者,因為沒有足夠的睡眠,白天我們也會感到十 分疲憊,而這時候意志力會變得薄弱,面對美食抵抗力自然就會下降。
隱藏其中的人格缺陷
除了激素、壓力、熱量等冷冰冰的科學化詞語,情緒化進食 也能夠與潛意識中的欲望甚至人格聯(lián)系起來。1歲以前,我們沒有任何生存能力,只能依靠母親或者其他照顧者生活,不需要擔負任何責任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那 時,我們的四肢還很無力,于是口成為了我們接納和探索這個世界的重要渠道,什么東西都想用嘴感受一下。母親的乳頭、安撫奶嘴或者自己的大拇指,只要能塞入 嘴中就能夠輕易安撫我們的情緒。這個時期被稱作口欲期。之后我們會進入一個又一個新的時期,并開始有自主行為。但有的時候,因為父母的管教,我們會感到壓 抑或者想要反抗,于是會退回到“口欲期”,這被稱作“口欲期固結”,成年之后,被稱作有“口欲期人格”。
有“口欲期人格”的人雖然已經 有了靈活有力的四肢,但還是會用嘴來安撫自己的情緒,例如吃東西、抽煙等。除了沉迷于關于嘴的不良嗜好以外,他們通常沒有什么自主能力,意志力也薄弱,這 讓他們會隨著自己的欲望行事,而且不加抵抗。不論是激素還是人格缺陷在作怪,要注意的是,情緒性進食通常都是無意的,所以如果想要將情緒和進食分開,首先 必須要有意識地關注這個問題。
誰會跌入情緒性進食的陷阱呢?
容易情緒性進食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例如狼吞虎咽、生活單調、無法面對困難等,想要戰(zhàn)勝情緒性進食,必須先正視這些問題。
●吃飯快的人
這類人從來不會細嚼慢咽,也不怎么講究口味,分辨不出一盤菜的食材是不是新鮮、做法是不是地道。他們不會花錢購買新鮮高檔的食材,也不太在意就餐環(huán)境是否舒適高雅,更偏好便宜的自助餐。在他們的家里儲存了很多零食,例如薯片、蝦條、餅干,好讓他們在無聊的時候、上網的時候、加班的時候有東西可以放入嘴里。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食物可以源源不斷地進入嘴巴!
Tips: 進食時不要太大口,咀嚼的時候從1慢慢數(shù)到10再吞咽,這時可以放下筷子,別嘴里的還沒咽下去,就又往碗里夾菜。吃飯的時候不要看書、看電視或者使用電腦,不妨學著烹飪,去真正了解和欣賞食物。
●愛好貧乏的人
他們沒有什么興趣愛好,甚至也沒什么事業(yè)心,生活中沒有什么特別向往的東西,吃東西便是他們唯一的樂趣。每天在應付繁重的工作時,他們心中最期待的就是拖著沉重的腳步直接回家打開冰箱,然后抱著食物坐在電視或者電腦前。這讓他們感到真正的放松,有時候如果不得不在公司加班或者和朋友外出,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和難受,就好像毒癮無法被滿足一樣。這種癮頭在情緒低落、碰到困難的時候更嚴重,因為沒有其他事情能夠讓他們高興或者振作起來。
Tips: 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試著找一些新愛好,可以詢問朋友的愛好,然后和他們一起玩兒,不論是攝影、自駕游、養(yǎng)寵物還是種綠植,一是讓自己忙起來沒空吃,二是讓其他愛好能夠分散自己的精力。
●忍受能力弱的人
沒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每天或多或少都在忍耐著這樣那樣的人或事。有的人挨罵了、被拒絕了、吵架了、被誤解了,可能會很快忘記這些不愉快,可能 積極地去解決事端的源頭或者盡快投入到其他事務中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有的人卻愛鉆牛角尖,無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于是,在壓力之下,他們就會用不健 康的食物來平復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是對他們來說最簡單的方法。
Tips: 試著找出負面情緒的根源,否則問題就得不到真正的解決,只能眼看著自己的體重增加。有時候即使問題得不到解決,但找到了根源所在也能讓人釋懷。
●對身材苛刻的人
這聽起來有些矛盾,這樣的人不是應該管住自己的嘴嗎,畢竟吃太多是保持身材的大忌。但事實上,對身材極為苛刻的人通常都痛恨自己現(xiàn)有的身材,他們會因此 不受控制地產生羞愧、厭惡的情緒。想要擁有自己理想中的身材或者減輕到理想的體重,通常需要一定時間,而在這期間,負面情緒會讓人一直處于壓力之下,而食 欲很容易被壓力激素召喚出來。接下來,他們要么減肥失敗然后繼續(xù)痛恨自己的身材,要么采取進食后催吐或者服用瀉藥等極端手段來減肥。
Tips: 對身材要有正確的觀念,不妨問問朋友或者家人自己的身材如何,他人的肯定能夠讓你充滿信心。體形問題十分復雜, 在減肥這個表象之下, 可能還隱藏著人際關系脆弱、對生活沒有掌控力等更深層的問題。如果真的已經發(fā)展到了神經性暴食癥,那么應該求助心理學家或者精神病學家的幫助。
●不注意健康的人
餓過頭了再吃東西,除了真的需要補充能量以外,也會有一部分是進食情緒導致的。另外,太疲憊也會導致情緒性進食。要對抗自己的情緒性進食問題,必須要有清晰理智的頭腦和健康的身體才有取勝的機會。
Tips: 按時按量吃飯、按時睡覺起床,正常的作息時間和正常的激素分泌會讓你的食欲也正常起來。
與食物建立正確的關系
食物應該被享受和贊美,而不是發(fā)泄負面情緒的工具,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那么可能需要重新與食物建立正確的關系。
●固定你吃飯的地方
情緒性進食最常在家里發(fā)生,因為在家里,我們可以在書桌前、沙發(fā)上,甚至床上吃東西,這讓食物變得不僅僅是食物。所以,在家里,一定要選定吃東西的地 方,最好是餐廳,如果沒有,那也可以是書桌,但是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開電腦。這么做,是為了讓進食這件事只與少數(shù)一兩個地方聯(lián)系在一起,而非走到哪里都讓你 有食欲。
●用整套精致的餐具
千萬不要因為是自己一個人吃飯便就著煮面的鍋在茶幾 上對付,也不要為了少洗一個碗便把菜直接蓋在飯上。湯碗、盤子、飯碗、湯勺、筷子,只要需要的就一樣也不能少,另外再鋪上一條漂亮的餐巾。這會讓你更加注 意到進食這件事情,甚至對食物產生一些尊敬,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無意識地進食。
●盡量用小一點的盤子
每餐可以多準備幾樣菜,但是每份的分量不能多,所以可以預備一些小巧精致的碗碟。我們在吃面或者吃炒飯的時候總是容易吃太多,因為食物只有一樣,所以我們會慣性地一直往嘴里送,而且心理上也不容易得到滿足。如果少量多樣的話,雖然總量加起來不多,但卻讓人感到食物非常豐富充足。
●戒除邊吃邊做的行為
習慣了看電視或者上網的時候吃零食,突然手邊少了一個裝零食的碗讓人難以接受。所以,不妨先停止這些你一定需要零食陪伴的行為。用其他事情來打發(fā)時間,例如運動、畫畫、十字繡、做家務、組裝模型等等,反正只要是兩只手并用的事情就好。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要帶著強烈的負面情緒吃東西。如果負面情緒的根源不能馬上得到解決,那就深呼吸、大口喝水,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運動、購物、旅游、吃美食都能夠幫 助我們緩解壓力,但如果對其中哪一項過于投入,那就可能會發(fā)展為成癮行為。生活是多元和多面的,太過單一容易讓人陷入困境。除了各種嗜好,與家人或者愛人 聊天、散步甚至擁抱也都可以緩解情緒。盡量做到心情愉悅地吃每一餐飯,享受食物,而非用食物來發(fā)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