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謙讓是人際交往的粘合劑
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胸寬能盛三江水,量大能容百萬兵;退一步風(fēng)平浪靜,讓三分幸福來臨”。用來教育人們用寬容大度的精神處理人際關(guān)系,化解各種人際矛盾。寬容,就是在心理上能容納各種不同特征的人。首先,要心胸寬闊,豁然大度,要“宰相肚里能撐船”,而不能“鼠肚雞腸”,要像人們贊美的彌勒佛那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具體講,一要“容言”,即能傾聽、容納各種不同意見;二要“容過”,即不苛求于人,允許別人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三要“容才”,即不嫉賢妒能。其次,要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將心比心,經(jīng)常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對他人斤斤計(jì)較,不隨便講他人的短處,更不中傷誹謗他人。
【觀點(diǎn)】不僅要永遠(yuǎn)地理解他人,還要永遠(yuǎn)地理解他人對我們的不理解。處事以和為貴的人,必有廣闊的胸懷。不要試圖改變你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中的人,要有包容性。
謙讓,就是謙虛禮讓,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謙讓是化解矛盾的良方。在非原則問題上,是非難分要謙讓,有理也要讓人三分,不能得理不讓人,處處占上風(fēng)。清朝康熙年間有個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剛直不阿,廉潔清正,他在處理家庭鄰里關(guān)系上,頗得后人贊揚(yáng)。有一年他的老家修治府第,因地界不清與鄰居發(fā)生矛盾,告到當(dāng)?shù)赝┏枪俑?,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令不敢決斷,張的家人寫信到京城給張英,要他出面干預(yù),張看罷家書,寫了一首詩代信,寄回家中:“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span>
家人接信后,主動讓出三尺地界,以示不再相爭。鄰居深為感動,同樣也讓出三尺,于是形成一條象征睦鄰友好的“六尺巷道”,為后人傳為佳話。在無關(guān)大原則的情形下,這樣的與人寬容,可以優(yōu)化交際環(huán)境,提高交際質(zhì)量,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