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
你應該可以脫口而出,說是珠穆朗瑪峰。
那世界第二高峰呢?
你可能就答不上來了。
誰是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
你應該馬上就能說出是阿姆斯特朗。
那誰是第二個登陸月球的人呢?
你可能也答不出來了。
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人們往往只記得第一名,卻遺忘了第二名。
當然我舉上面這兩個例子,并不是想說明第二名就一定屬于失敗者,而是想跟你分享一點,成為頭部,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你或許會問什么是頭部。
百萬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墻》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古典,在他前年出版的《躍遷》一書中,把頭部定義為“你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并且有優(yōu)勢的領域”。
為什么要成為頭部呢?
成為頭部,你的收益更高。
古典在《躍遷》這本書中提到,在一個系統(tǒng)里,如果你是頭部品牌,可以吸引到的注意力在40%左右,如果你是第二名,就只有20%了,如果你是第三名,就只有7%—10%。
由此可見,處在頭部,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關注和個人的品牌影響力。
這些都會提高你能力的溢價,從而給你帶來更高的收益。
其次,成為頭部,你沖向成功的加速度變得更快。
如果你成為了某個系統(tǒng)的頭部,系統(tǒng)就會產(chǎn)生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你的優(yōu)勢,會給你帶來更高的名聲,
更高的名聲,會給你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更多的機會,會給你創(chuàng)造更高的收益,
更高的收益,會讓你可以投入更多的資源,從而繼續(xù)擴大你在這一領域的優(yōu)勢。
這樣一來,你沖向成功的加速度會變得更快,最終你也會在這一領域變得越來越強。
那你要怎么做,才能找到自己的頭部領域呢?
1、遵循價值大于優(yōu)勢的原則
很多人找自己的頭部領域時,第一反應就是從個人的優(yōu)勢領域出發(fā),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
因為你的優(yōu)勢領域,只是基于個人的,一旦放到你要競爭的領域,未必能夠取得優(yōu)勢。
比如說你很喜歡打排球,并且認為這是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
于是你決定發(fā)揮自己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辭掉工作,一心變成一個職業(yè)排球運動員,渴望日后能夠代表中國女排參加奧運會并奪得金牌。
然而,當你真的走上職業(yè)運動員的道路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和朱婷的差距是十萬八千里。
可見找頭部領域的時候,千萬不要只從個人的優(yōu)勢去找,而要從自己在競爭領域是否有優(yōu)勢去找。
有一點比這更重要,那就是要遵循價值大于優(yōu)勢的原則。
打個比方,你喝水很厲害,每天能喝3000毫升,是這一領域的頭部,但又有什么用呢?
這件事情的價值并不大啊。
所以,尋找頭部時,一定要選一個高價值、同時自己又在那方面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領域。
2、找到差異性
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你做的事情跟別人都大同小異,是很難成為頭部的。
想要成為頭部,你必須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性。
比如說寫作,現(xiàn)在國內(nèi)在自媒體平臺發(fā)表文章的人有好幾千萬,你如果寫得跟別人差不多,是不可能突圍的。
而在這方面,“羅輯思維”的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就做得非常出色。
他開始做“羅輯思維”這個微信號時,市面上已經(jīng)有很多相當出彩的號了,那他要怎么做才能和別人不一樣、從而突出重圍呢?
羅振宇使用了每天早上6點半推動“60秒語音+文章”的方法,這令他的號馬上顯得與眾不同,因為其它公眾號全是原創(chuàng)文字,推動時間相對也沒那么固定,沒那么早。
確立了這個差異性,再加上羅振宇每天推送的60秒語音對受眾有高價值,所以“羅輯思維”這個公眾號成為了自媒體的頭部。
由此可見,找到差異性,是你成為頭部的一大重要要素。
3、從身邊的頭部做起
很多人想做頭部時,首先關注的竟然是離自己生活很遙遠的領域,比如未來、國際和全球等等。
殊不知一個離你太遙遠的領域,你根本不了解真實的信息和對手,聽到的不過是一些傳說、段子,或者別人希望你聽到的東西。
這些信息,根本沒辦法指導你進行實際操作,如果你選擇這樣的領域,最終只會以失敗告終。
正確的做法是,從你身邊的頭部做起。
如果你身處一個小團隊,就先想辦法成為其中的頭部;如果你是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先想辦法和1000個客戶成交再說;如果你是一個二三線城市的老板,先努力成為所在領域的城市頭部再說。
當你成為了身邊的頭部,頭部效應自然會發(fā)生在你身上。
歸根到底,頭部是你的認知做出的選擇,而你的選擇決定了自己能夠走多遠。
一旦你做對了選擇,占據(jù)了高價值、有優(yōu)勢的頭部,你必然會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對于如何成為頭部,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