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一)
《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36條鐵律》是值得老板和未來的老板反復領悟的“創(chuàng)業(yè)錦囊”。本書的作者陳安之研究了上千個成功的企業(yè),發(fā)現這些企業(yè)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將這些成功企業(yè)的共同點歸納成簡單、易記、易復制的“36條鐵律”。與其說本書是寫給老板和想做老板的人看的,不如說是寫給每個追求財富的人看的。
法則一:要掌握趨勢,必須掌握最大的趨勢。 比爾·蓋茨等最會賺錢的企業(yè)家們不僅掌握趨勢,還掌握著全世界最大的趨勢。
創(chuàng)造了“蘋果電腦”的史蒂夫·賈布斯掌握了個人電腦的趨勢,但比爾·蓋茨知道,控制個人電腦的是它的軟件,軟件應該是一個更大的趨勢。比爾·蓋茨今天之所以會成為世界首富,是因為他的眼光跟我們大家不一樣。
日本有一家公司,最近,它的排名已上升到《財富》500強的第8名,是目前日本第1名的企業(yè)。日本第1名的企業(yè)是豐田,本田,三菱,松下,還是索尼?
事實上,日本第1名的企業(yè)叫NTT。NTT公司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只有10年,10年前是白手起家的一個新公司,10年后公司的營業(yè)額已超過100億美元,堪稱“經營之神”!
NTT公司是做手機的。我兩年前曾去日本演講,看到了NTT生產的手機,我立刻把我的手機藏了起來——我的手機擺在NTT手機的旁邊,便立即變成古董一般老舊。NTT的手機比我們通常使用的手機小,重量要輕一半以上,可以上網,價格僅為100美元!
品質好,重量輕,造型美,功能多,價格又這么低廉……NTT正是靠這樣的行銷方法,靠它的科技,靠它的創(chuàng)新,讓幾乎每個日本人都擁有1臺NTT的手機。
幾年前,通訊業(yè)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行業(yè),是個“大趨勢”,NTT就掌握了這個趨勢。所以說,掌握信息不如掌握趨勢,掌握趨勢不如掌握最大的趨勢。
法則二:與其同馬賽跑,不如騎在馬上,才能“馬上成功”。
假如你要跟一匹健康的馬賽跑,誰會贏?假如你騎在這匹馬上,再和它賽跑,誰會贏呢?馬依然會獲勝,但我們和馬的差距將被大大縮小。
所以,要想企業(yè)成功,我們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馬來賽跑。我們要做的是:找一匹馬,騎在它的背上,和馬一起前進。我們雖然不能超過馬,但至少我們和馬、和成功是非常接近的。這種方法就叫“馬上成功”!
法則三:成功的速度取決于我們是否擁有最好的工具。
假如你要跟世界F1方程式賽車王邁克·舒馬赫賽車,到底是舒馬赫會贏,還是你會贏?應該是舒馬赫。如果我說,你會擊敗世界賽車王舒馬赫,而且還要為此下100萬美元的賭注,這時就會有人說:陳老師,你虧大了!舒馬赫的勝算明明大得多。別著急,我還沒講完呢——我讓你開法拉利,讓舒馬赫開桑塔那,這樣的話,誰會贏?
所以,在市場上,技術比較好、經驗比較豐富的人,不一定能賺到更多的錢。當我們擁有最好的工具的時候,我們成功的速度才是最快的。
創(chuàng)業(yè):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二)
《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36條鐵律》的作者陳安之研究了上千個成功的企業(yè),將這些企業(yè)的共同點歸納成易記、易復制的“36條鐵律”。與其說本書是寫給老板和想做老板的人看的,不如說是寫給每個追求財富的人看的。
法則四:市場需求大和市場大是“量”大的前提。很多企業(yè)的“量”為什么大不了呢?
第一,需求不夠大。假設我們做汽車銷售,你希望賣桑塔那還是勞斯萊斯?如果你賣桑塔那,你開的車可能是勞斯萊斯;如果你賣勞斯萊斯,你開的車可能是桑塔那。市場需求就像一個金字塔,如果你的產品的需求只是金字塔的塔尖,你很難賺到錢。
第二,市場不夠大。比如說,你的市場是你所居住的城市,人口只有幾百萬,而比爾·蓋茨的軟件行銷全世界,覆蓋數以億計的人口,即使我們和他的能力不相上下,他的市場遠遠大于我們,我們賺的錢還是會比他少很多。
法則五:產品賣不出去的原因在于產品的品質和價格。
“量”不夠大,還有產品品質和價格的原因。日本的頂級企業(yè)Sony認為:產品賣得不好通常有兩方面原因:產品的品質不好;產品的價格太高或太低。如果你的產品的品質不好,在經過大量宣傳之后,反而可能產生“負面效應”。
法則六:確保你的產品的品質是同等級同價格的產品中最好的。
我們不能要求自己的產品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必須確保我們的產品是同等級同價位的產品中最好的。勞斯萊斯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能夠生產世界上最好的車,公司卻難以為繼。
法則七:產品價格要符合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價格,不要一味求高或求低。
價位太高,顧客可能買不起;價位太低,公司就沒利潤,“量”也不一定能做大。價格過低,大大低于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價格,消費者會質疑產品的品質,也可能導致產品的“量”不大。
法則八:不僅做售后服務,更要做售前服務。
假設你的產品的品質是優(yōu)良的,價格是顧客可以接受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服務。我們時常說起售后服務,其實,每個企業(yè)都在強調售后服務,我們還必須重視售前服務。
法則九:顧客不買,也要給顧客提供資訊。
顧客不買我們的產品,我們也要為他提供資訊。顧客會覺得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是個付出者,而不是“買了我們的產品,我們才服務”。
創(chuàng)業(yè):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三)
《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36條鐵律》是值得老板和未來的老板反復領悟的“創(chuàng)業(yè)錦囊”。本書的作者陳安之研究了上千個成功的企業(yè),將這些企業(yè)的共同點歸納成簡單、易記、易復制的“36條鐵律”。與其說本書是寫給老板和想做老板的人看的,不如說是寫給每個追求財富的人看的。
法則十:企業(yè)最大的成本是使用沒有經過訓練的業(yè)務員?!〗酉聛恚乙f的就是“推銷技巧不良”。一個公司最大的成本不是公司付給員工多少薪酬、花了多少錢來做廣告,而是使用了沒有經過訓練的業(yè)務員——他們天天得罪顧客,他們天天讓營業(yè)額蒙受損失。
我曾給一家百貨公司做顧問,幫他們成立一個禮券部門。這家百貨公司的副總給這個部門派來一位女士,她的形象非常好,口才也不錯,可連續(xù)3個月,她的業(yè)績都是零。
一個企業(yè)的老板和顧問,必須實行“走動式管理”,主動去接觸市場。于是,有一天,我對這位女士說:“今天我要跟你去拜訪客戶,千萬不要告訴客戶我是你的顧問,不然他會有戒心,你就說我是你的助理,當然我今天會裝得比較笨?!?/span>
拜訪完客戶,我給這位女士提了建議,只有兩個字。自從她接受了這兩個字的建議之后,在10個月內,她的月收入從4500元逐漸漲到了45000元。你們一定會問:你到底給了她什么建議呢?我給她的建議就是“閉嘴”。
和她一起拜訪客戶,我發(fā)現她說的話太多了。她總喜歡問客戶:“你還有沒有問題?”客戶不吭聲,她就再問:“你有沒有問題了呀?”客戶沒有問題了,她還問:“你還有沒有問題?”在她的啟發(fā)下,客戶總會想到問題!假如我沒有親自去考察,我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位看起來如此干練的女士,竟然天天都在用錯誤的方法拜訪客戶。
法則十一:用正確的方法銷售產品,是公司業(yè)績提升的保證。
在沒有發(fā)現這個問題之前,這家百貨公司的老板總問:這么多人在推銷產品,為什么業(yè)績不好?事實上,損失的業(yè)績是看不見的,因為這家公司所有的業(yè)務代表都在用錯誤的行銷方法。作為公司的老板,你必須把業(yè)務員訓練得非常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公司的“營銷王牌”來培訓業(yè)務員。
法則十二:讓“營銷王牌”做業(yè)務培訓,勝過讓他親自做業(yè)務。
有人說,讓公司的“營銷王牌”來給大家進行業(yè)務培訓,不讓他做業(yè)務,是不是太可惜了?富豪保羅·蓋蒂曾經說過,他寧愿找100個人來,讓每個人用1%的力量,也絕對不會讓一個人用100%的力量。
一個頂尖的業(yè)務代表,他出去做業(yè)務,就是一個人用了100%的力量,你不如讓他來給大家做培訓,讓100個人每個人都用1%的力量。
創(chuàng)業(yè):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五)
法則十三:銷售渠道多,銷量才會大。
很多企業(yè)的產品“量”不大的原因是,產品的銷售渠道太少?!斑@個產品非常好,在哪里可以買到?”“不知道。”“哪里有賣的?”“我找到以后再告訴你?!薄斑@個公司有電話嗎?”“電話不詳?!碑a品不能自己走出來,如果銷售渠道不足,顧客想買也買不到,那么,公司的業(yè)績就會比較有限。 法則二十七:宣傳,宣傳,再宣傳!
“量”做不大,往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公司的知名度或產品的知名度不夠大。
每個企業(yè)都必須記住3個詞匯,第一個是“宣傳”,第二個是“宣傳”,第三個是“宣傳”。企業(yè)要做的事情就是宣傳,宣傳,再宣傳!
一個企業(yè)怎樣才能管理好?第一,企業(yè)的老板要選擇適合的行業(yè),因為不是所有行業(yè)賺的錢都一樣多。第二,企業(yè)的老板要選對人,選擇合適的人為自己工作。
我們都看過奧運會的比賽,在籃球這個項目上,美國的“夢之隊”似乎總能拿金牌。假如你我去當“夢之隊”的教練,“夢之隊”也一樣能得金牌。雖然換了教練,但“夢之隊”仍然擁有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球員。
要想成功,我們的企業(yè)也要努力成為“夢之隊”——企業(yè)的老板必須選擇合適的人才,讓自己的團隊日趨完善。
法則十五:“授權”不等于“棄權”,“授權”后更要監(jiān)督。
選擇了合適的行業(yè)、人才,組建了合適的團隊,下一步,老板要做的事就是“監(jiān)督”。有人問:老板不是該“授權”嗎?“授權”是應該的,但“授權”不等于“棄權”,否則,就連公司是怎么倒閉的都不清楚。每一個老板都要牢記:“授權”不等于“棄權”,“授權”之后更要“監(jiān)督”。
創(chuàng)業(yè):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五)
老板法則十六:要“走動式管理”。
美國很多管理學的權威,都主張實施“走動式管理”。
以前,我的公司里有一個黃姓員工,他一到公司就說:“我一定會有所作為,我會成為公司第一推銷員。我今天要拿這個大包裝20套磁帶,如果沒賣完,明天我就不來了?!?/span>第二天,他拎著那個袋子回來了,原來一套都沒賣出去。黃先生說:“昨天我去百貨公司推銷,不但沒有成功,還被‘反推銷’,你看,這是我買的新襯衫、新皮帶、新褲子、新鞋?!?/span>
連續(xù)一個禮拜,他的業(yè)績都不太好,我決定采用“走動式管理”。
老板法則十七:沒有正確的督導和管理,等于浪費人才。
我跟這位黃先生一起去推銷。他以前是做教官的,所以他的演講是這樣開始的:“在座的各位,我告訴你們,你們今天買這些磁帶……”他就像在訓話一樣,把所有人都當成了他的士兵。
我對他說:“你的講話是不是稍微硬了一點兒?”他說:“是有一點兒。”
一個禮拜后,他的業(yè)績依然不太理想。我又去聽了一下他的演講:“在座的各位,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一些磁帶……”聽起來有些“娘娘腔”。
假如我沒有采用“走動式管理”,就不能及時指出員工的問題,并及時幫助他解決問題。后來,黃先生成為公司的三大主管之一。
一個想成功的人,如果得不到正確的督導和管理,可能就會“人才浪費”,這是老板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