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幾乎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如果能讓孩子盡早離開你,因為他已具備很好的生存能力,那就證明你是一個成功的父母?!?/p>
11歲擁有24項技能,陽光型男成長記
文/婚姻家庭雜志社記者 王小艾
彭水明是杭州著名教育專家,因一項令許多家長“汗顏”的成就備受關注:兒子彭衢杭在11歲時就擁有94個榮譽24項技能,包括輪滑、足球、游泳、乒乓球、帆船等等,獲得過全省少兒輪滑賽第二名、參加世界輪滑錦標賽、3次橫渡錢塘江、區(qū)青少年足球隊主力前鋒、電子琴7級……
彭水明沒想過讓兒子成為某方面的專家,他希望兒子通過這些技能的學習,成為一個具備良好生存能力的人。
如今,13歲的彭衢杭從沒因病上過醫(yī)院,他不僅擁有良好的體魄,也有陽光、快樂的性格,感恩、吃苦的品格。這些離不開彭水明多年來的用心引導——
自幼開始,培養(yǎng)生存能力
“我一直覺得,身為父母對孩子承擔的責任就是——從小培養(yǎng)他對自己負責,讓他盡早能獨立地生活、能自己應對各種問題?!?/p>
在彭衢杭很小時,彭水明就堅持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凡事都讓他自己去做、去嘗試。
彭衢杭對放在地上的暖壺感興趣,但外公怕不安全不讓他碰。彭水明把水壺的水倒進碗里,自己先測試了下,感覺水稍燙,但不至于燙壞,就讓彭衢杭自己伸手進去試了下,其結果是,他每次都離水壺遠遠的。
等彭衢杭兩三歲時,彭水明就帶他過馬路。他絕不會抱著或牽著孩子,而是讓孩子和自己站在同一平行線上,保持半個手臂的距離,同時示范給彭衢杭看:與公交車、汽車、自行車等分別保持多遠的距離才是安全的。通過一次次實戰(zhàn)模擬,彭衢杭對各種狀況都能應對。
剛上幼兒園時,彭衢杭就自己上公交車,爸爸跟隨其后。一上車,彭水明囑咐兒子兩手抓住前面座位。因為公交車有電視節(jié)目播放,彭衢杭被吸引住,看著看著就松手了。等到剎車時,彭水明裝做無意地從孩子身后輕輕頂一下,導致彭衢杭的頭差點撞到前面的椅子上。當然,爸爸把握著分寸不會讓他真的撞到,但此后彭衢杭就有了抓牢的意識。有一次,彭衢杭在公交車上還提醒別的小孩:“小朋友抓牢啊,別撞著頭了?!?/p>
上小學時,彭衢杭每次去體校訓練乒乓球要轉3輛公交車,基本都是他只身前往,以至于教練幾次提出孩子的安全問題。彭水明卻認為: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要付出辛苦,而且孩子已經懂得交通規(guī)則,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小學生離家出走、大學生跳樓等社會新聞,彭水明也不像別的家長避之不談,而是從小就和彭衢杭交流,讓孩子懂得生命的寶貴。他也愿意和其他家長探討——他們的孩子在什么階段出現什么問題,然后彭水明會在心里設定預警方案,等兒子出了問題就能應對。
彭衢杭個子不大,看起來比同齡孩子小,但放在社會上,他會是相對安全的那一個。因為在爸爸的教導下,他很小就懂得如何規(guī)避風險、具備了基本的生存能力,鍛煉了以后走向社會的能力。
誘導孩子學技能,老爸甘做“土教練”
等彭衢杭四五歲時,彭水明覺得孩子可以出去走走看看了,關注一下同齡孩子在做什么有趣有意義的事。
一次,彭衢杭在公園看到小朋友們在玩輪滑,很羨慕,到了飯點也不愿歸家。一般父母對此有兩種態(tài)度:一是支持,立馬給孩子買輪滑鞋,報一個培訓班;另外一種是直接拒絕。但彭水明選了第三種——艱難地開始,順暢地學習。之后幾天,他繼續(xù)帶彭衢杭去看,并沒主動提出讓兒子學。
當彭衢杭提出想要輪滑鞋時,彭水明推托說有點貴,需要再考慮考慮。“其實一雙輪滑鞋很便宜,但如果太輕易讓他得到,那他就不會珍惜,這對以后學輪滑也不利?!迸硭髡f。
在接下來的日子,彭水明既讓孩子親眼看到別的小朋友艱苦訓練——淌著汗、擦破皮等,也給孩子灌輸學輪滑的危險性。在彭衢杭再次堅定想學輪滑時,彭水明才給他買了雙輪滑鞋,并告訴他輪滑鞋花了爸爸一個月買菜的錢。效果很明顯,彭衢杭拿輪滑鞋當寶。在學習的過程中,即使再苦再累都能堅持下來,現在才成為小有名氣的速度滑輪小子。
“很多家長也樂意讓孩子學各種技能,但都為孩子的興趣短暫而苦惱。其實多數情況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長,是家長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孩子學習的項目中。”誘導和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如何延續(xù)孩子的興趣呢?彭水明自有一套“土”辦法。
“就說說乒乓球吧,杭杭8歲時,看到同學在媽媽陪伴下,在學校水泥臺上打乒乓球,杭杭也想學。我就去買了副球拍,那時我根本不會打乒乓球。我發(fā)現他的那個同學已經有點兒基礎,如果直接讓兒子和同學去打,極可能輸,打擊到他學的興趣和信心。于是我就和兒子說,‘我們先不要去學校里練,到小區(qū)的乒乓球臺上練’。我先從網上學習了打乒乓球的技巧,然后下班在小區(qū)里等兒子放學陪他練,等兒子有些基礎時,我才讓他和同學一起練?!?/p>
彭水明并沒有運動天賦,但只要孩子學的東西,他都會看著視頻學習、從教練那觀摩,搞清楚技術要領。他覺得如果家長懂行,能與孩子進行相關的交流和指導,一定會激發(fā)出孩子更大的興趣。家長如果能幫助孩子提高,孩子會變得更有自信。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教練那后,就做甩手掌柜。但彭水明會留意老師說的動作要領——幅度多大、彎腰到什么位置等。回到家,他再一對一給兒子指導,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這樣一來,彭衢杭動作就比別的孩子規(guī)范,進步快就更自信更愛學了。爸爸的堅持不僅體現在對孩子的理論指導上,他也從沒因事假而讓孩子缺席訓練。因為少學一次課,就可能耽誤一個流程而落下來。他覺得絕不能抱著隨便玩玩的心態(tài)去學,那樣孩子就可能隨便放棄。
在彭衢杭7歲時,彭水明甚至考上了乒乓球國家二級裁判員。彭衢杭對爸爸很崇拜:“老爸你是天才啊,不太會打乒乓球,還考上了國家二級裁判員,我只是乒乓球國家三級運動員,你比我厲害??!”
爸爸的全力付出和認真的態(tài)度,也感染到孩子。彭衢杭學東西的效率很高,別人一個小時的訓練中,也許有效時間才10分鐘,但彭衢杭因全力投入,有效時間可能就是50分鐘,這樣一來節(jié)省了許多訓練時間。
關于未來,只設定“最低目標”
因為彭衢杭好學、愛學,很多技能他都沒專門去培訓過,卻比別的孩子有膽量,敢于去爭取機會,敢于大膽嘗試。
有一次,區(qū)藝術節(jié)有一個攝影項目沒人報名,同學們紛紛說:“彭衢杭,你去吧?!彼秃茏孕诺卣f:“我報就我報。我回家讓爸爸教一下。”彭水明把兒子帶到錢塘江邊,現教了攝影的幾個重點:如何取景、布局、色彩輕重等等。不料,彭衢杭用傻瓜相機拍攝的照片竟得了三等獎。之后,他又參加市里的比賽,一舉獲得一等獎,令彭衢杭更自信了。
“孩子抗壓能力很強,心態(tài)很陽光。”彭水明對兒子很滿意,他為孩子設定的最低目標就是——身心健康、能自食其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要成為社會和家庭的負擔。至于最高目標,彭水明覺得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選擇,讓孩子在幸福、快樂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學習上,而不讓孩子參與其他的活動。其實,一個人步入社會后,別人不會問他考試是否第一,但如果他有一兩項還拿得出手的技能,反而會讓人印象深刻,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彭水明一直提倡給孩子社會化的教育。彭衢杭的朋友圈很廣,只要碰到踢足球、打乒乓球等各種活動,同學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彭衢杭。生活能力超強的彭衢杭,10歲左右就會切菜炒菜,也愛自己在家做菜招待同學們。如今,彭衢杭是同學中的全能小明星,老師同學都夸他:“四肢發(fā)達、頭腦聰慧、為人陽光?!边@贊譽或許是對彭水明用心教育的最好反饋。
“世間幾乎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如果能讓孩子盡早離開你,同時你也很放心——因為他具備很好的生存能力,那就證明你是一個成功的父母。”
11歲擁有24項技能,社會化教育
文/本刊記者 王小艾
彭水明是杭州著名教育專家,因一項令許多家長“汗顏”的成就備受關注:兒子彭衢杭在11歲時就擁有94個榮譽24項技能,有輪滑、游泳、乒乓球、帆船等二十多個項目,獲得過全省少兒輪滑賽第二名,參加世界輪滑錦標賽、三次橫渡錢塘江、區(qū)青少年足球隊主力前鋒、電子琴七級……
如今,13歲的彭衢杭從沒因病上過醫(yī)院,他不僅擁有良好的體魄,也有陽光、快樂的性格,感恩、吃苦的品格。這些離不開彭水明多年來的用心和引導——
從小開始,培養(yǎng)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我一直覺得身為父母,你對孩子承擔的責任就是——從小培養(yǎng)他對自己負責,等他離開父母時,能夠獨立地生活,能自己應對各種問題。”
現在很多父母都對孩子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許多鍛煉的機會。在彭衢杭很小時,彭水明就堅持只要他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去嘗試。
彭衢杭剛學走路時,彭水明就把最基本的走路需要注意的事項告訴他了,比如要看前方的路、遇到高低不平的路如何走等。
彭衢杭摔倒了躺在地上哭,奶奶想去扶他,被爸爸制止了。看到家長都沒反應,孩子很快就自己站起來了。彭水明溝通道:“不是爸爸不愛你,我事先已經跟你說過注意事項了,是你沒注意聽才導致摔倒的,所以這個責任你自己負?!迸磲楹甲约阂部偨Y道:“爸爸,我剛才走路在看鳥,所以腳被絆倒了。”從小他就明白,這些都是自己的事,而且要學會自己去應對。
等彭衢杭稍大一點,彭水明絕不會抱著或拽著他過馬路,而是讓孩子和自己站在同一平行線上,保持一個遇到問題能一把拽著的距離,同時告訴他:公交車、小汽車、自行車等都分別應該與人保持多遠的距離才是安全的。通過一次次地實戰(zhàn)模擬,他對各種車都有條件反射,就能很放心他自己過馬路。
彭衢杭剛上幼兒園時,就會自己上公交車,爸爸跟在他身后。上車后,囑咐他抓住前面的座位的,但因為公交車上播放電視,孩子被吸引,看著看著就松手了。等到剎車時,彭水明故意從他身后頂了一下,導致他的頭被撞到前面的椅子上了。當然,不會撞得很嚴重,但自后他就有了抓牢的意識。只有切膚之痛才能銘記于心嘛。有一次,彭衢杭在公交車上還提醒別的小孩:“朋友抓牢啊,別撞著頭了?!?/p>
孩子對放在地上的暖壺感興趣,但外公怕不安全不讓他碰。彭水明就把水壺的水倒進碗里,先測試了下感覺不特別燙,就讓彭衢杭自己伸手進去試了下,結果他每次都離水壺遠遠地。還有電插座等,彭水明也讓兒子把手指往電線里插過,彭衢杭很快就明白:這樣做是安全的,那樣做危險。
彭衢杭上小學時,每次去陳經綸體校訓練乒乓球要轉3輛公交車,除了偶爾兩次爸爸會陪彭衢杭去訓練,大多數時間都是彭衢杭自己前往的,就連教練都幾次提出孩子的安全問題,彭水明卻認為,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要付出辛苦,孩子已經懂得交通規(guī)則,有什么好擔心的?
小學時就會自己做飯,10歲左右會自己切菜炒菜,同學到家來自己招待。
社會新聞,大學生跳樓,小學生離家出走,也都會和彭衢杭交流。同時爸爸也向別的家長請教,孩子在什么階段容易出什么問題,然后他會在心里設定預警方案,等兒子出了問題就能應對。
彭衢杭個子不大,看起來他比別的孩子小,但放在社會上,他會是相對安全的那一個。因為他很小就懂得如何去規(guī)避風險,具備了基本的生存能力,鍛煉了以后走向社會的能力。
老爸做“土教練”,誘導孩子學技能
等彭衢杭四五歲時,彭水明覺得他可以去向外走走看看了,關注一下同齡孩子都在做什么有趣有意義的事,覺得小孩學東西還是要趁早,越小他越膽大,越有自信。
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這也是讓兒子彭衢杭學習各種體育技巧的初衷。一次,彭衢杭在公園看到好多小朋友在玩輪滑,當時就很興奮和羨慕,吃飯時間到了也不愿回家。
一般家長對此會做出兩種選擇:一種是支持,立馬給孩子買輪滑鞋,報一個培訓班;另外一種是直接拒絕。但彭水明選了第三種——艱難地開始,順暢地學習。之后幾天,他繼續(xù)帶著兒子去看別人滑輪滑,并沒主動提出要讓兒子學。
當彭衢杭提出想要輪滑鞋時,彭水明推托說錢不夠買不起?!捌鋵嵰浑p輪滑鞋很便宜,但如果太輕易讓他得到,那他就不會珍惜,這對以后學輪滑也不利。”彭水明說,“同時,我也開始在網上尋找初級輪滑學習的視頻。”
在接下來的日子,彭水明既讓孩子親眼看到別的小朋友付出的艱辛——淌著汗,擦破了皮等,也給孩子灌輸學輪滑的危險性。在彭衢杭再次堅定想學輪滑時,彭水明才給他買了雙輪滑鞋,并告訴他輪滑鞋花了爸爸一個月的工資,是來之不易的。
“效果很明顯,兒子拿著輪滑鞋當寶。在學習的過程中,即使再苦再累都能堅持下來,現在才成為小有名氣的速度滑輪小子。其實很多家長也很樂意讓孩子學各種技能,但都為孩子的興趣短暫而苦惱?!迸硭髡f,“其實多數情況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長,是家長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孩子學習的項目中?!?/p>
誘導和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之后,如何延續(xù)孩子的興趣呢?彭水明自有一套“土”辦法。
“就說說乒乓球吧,兒子8歲時,同班有位同學的媽媽在學校水泥臺上陪兒子打乒乓球,我就問兒子你是否也想學。他說當然。第二天我就去買了副球拍,說真的那是我根本不會打乒乓球。我發(fā)現他的那個同學已經有點基礎了,我想如果直接讓兒子和他同學去打,肯定會被他同學笑話,于是我就和兒子說,‘我們先不要去學校里練,到小區(qū)的乒乓球臺上練’。從那以后我就每天下班后在小區(qū)里等兒子放學陪他練,慢慢的有點基礎時,我才讓兒子和同學一起練。”
彭水明并沒有運動天賦,但只要孩子學的東西,他都會從視頻學習、從教練那觀摩,搞清楚技術要領。他覺得家長只有懂行,才能激發(fā)出孩子更大的興趣;家長如果能幫助孩子提高,孩子會變得更有自信。
很多家長送孩子去教練那之后,就做甩手掌柜了。但彭水明留意老師說的動作幅度多大,彎腰到什么位置等。等回到家,他再一對一給兒子指導,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這樣一來,彭衢杭動作就比別的孩子規(guī)劃,進步快,就更自信更愛學了。
爸爸的堅持不僅體現在他對孩子的理論指導上,他也從沒因事假而缺席任何訓練。因為少學一次課,可能就耽誤一個流程,而被落下來。絕不能抱著隨便玩玩的心態(tài)去學,這樣孩子就可能隨便放棄掉。
在孩子7歲時,彭水明甚至考了乒乓球國家二級裁判員。彭衢杭對爸爸很崇拜:“老爸你是天才啊,不太會打乒乓球,還考上了國家二級裁判員,我只是乒乓球國家三級運動員,你比我厲害啊!”
爸爸的全力付出和認真的態(tài)度,也是感染到孩子的。彭衢杭學東西的時間效率很高,別人一個小時有效時間可能才10分鐘,但他全力投入,有效時間可能就是50分鐘,也節(jié)省了許多訓練時間。而且他也肯付出,別人滑10圈,他愿意滑15圈。
各項運動都鍛煉人的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和意志力,其實都是相通的。
強壯的體魄,健康的心靈
彭水明一再強調兒子不是天才,但因為這些體驗,讓他更具備抗挫能力,也比一般孩子更自信,更大膽去嘗試。
有一次,區(qū)里藝術節(jié)有個攝影項目沒人報名,同學們都紛紛說:“彭衢杭,你去吧。”他就很自信地說:“我報就我報吧。我回家讓爸爸教一下?!比缓?,彭水明把兒子帶到錢塘江邊,教會了他幾個重點:如何取景,色彩輕重等等。沒想到,彭衢杭用這個傻瓜相機拍攝的照片,最后還得了三等獎。之后,又參加市里的比賽,得了一等獎。
他好學愛學,其實很多技能都沒專門去培訓過,但他比別的孩子有膽量,敢于去爭取機會。
“孩子抗壓能力很強,心態(tài)很陽光?!迸硭鲗鹤雍軡M意,他為孩子設定的最低目標就是——身心健康,自食其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要成為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就行。至于最高目標,應該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自己去選擇,應該是建立在幸??鞓返幕A上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著學習上,而不讓孩子參與其他的活動。其實,一個人步入社會,別人不會問他考試是否第一,但如果他有一兩項還拿得出手的技能,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如今,只要想到踢足球、打乒乓球,輪滑、還有帆船等等,同學們都會第一個想找彭衢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