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擄,攖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竣作,精之至也。終日號(hào)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含德之厚,謂至人保其真而全其形也。不螫,不知其螫也,下放此竣,赤子,陰也。嗌咽嗄聲索而變也,赤子無知而神全,故其現(xiàn)于外者,含德之厚者亦然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qiáng)。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承上文和字之義而申言之。常,不二,不息也;益生,生生不窮;祥,善也。天道以和育物,人能知之,則健運(yùn)不息,故曰常,知常則洞達(dá)陰陽,同乎造化,故曰:明修身立命,奪造化生殺之權(quán),煉氣歸神得長生不壞之道,人中之瑞祥莫大焉,久而不壞,強(qiáng)斯至矣。末三句又反言以明之。解見第二十章。
知者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道非言說所能盡,多言者妄也??鬃釉挥栌麩o言,即是此意。塞兌閉門,解見五十二章。銳,志之強(qiáng)。紛,慮之?dāng)_。和光者,謙尊而光;同塵者,與世無忤,盛德之至無,不可同群也。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此推于玄同之意,道足于身,其他無所加損,故為天下貴?!吨杏埂费裕核匚欢?,無人而不自得。與此同義。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此章與上章,蓋一時(shí)之言,此指大道而言,所謂為天下貴者也。
所謂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貪,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忌諱,猶言猜嫌;利器,凡才智權(quán)謀可以起爭奪者皆是也。為政以德,然后無為,居敬行簡為好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為無事,有天下而不與,為無欲;蓋圣人恭己之治如此,與上文正相反也。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耶。
悶悶,渾樸意;淳淳,猶嗥嗥;察察,以察為明;缺缺,疏忽也。無,無為。言為政者,民所觀效,當(dāng)慎于所施,泥一人之智,不能窮天下之情偽,彼禍福之倚伏,孰則能知其歸極而持之,其惟不任智力,以無為正天下者乎。
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此承上禍福倚伏之意而申言之。復(fù),反也。善,猶祥也。正與奇,善與妖,極而必反,乃理勢(shì)之自然,而人往往迷焉,則以無圣之德故也。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割,截正;劌,傷也。肆,徑行。耀,炫耀。四者之弊,人之所以迷也。圣人方而達(dá)權(quán),廉而不戾于俗,不肆不耀,所以保無為之德,而善世宜民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則可以有國。
嗇,德反于淵。微,《中庸》所謂不顯也。服,謂人天早感其誠。重積德,克明峻德???,能也。莫知其極,量之所以函者,遠(yuǎn)也。可以有國,治人事天之實(shí)也。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凡物之根本曰母。末二句乃質(zhì)言之,深根固蒂,神息與性命相依,長生久視,內(nèi)元共乾坤,并專此修道之極功,而治之本,原嗇于德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