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補虧
1、補虧初論
補虧者,補足自身之虧損也,人到中年,真陽漸散,而至老年,已將入歸陰極之地,只留最后一口元炁,則必須補虧。補虧之原理為,補陽必用陰,故陰極之下,要用陽火煅煉,以陽用陰也,方能回陽而補虧,切不可閉眼而專行虛無之定,更不可忘念忘體于杳冥之中,否則,以陰感陰,雖暫得效驗,不知已入于鬼路,終落頑空。
所謂閉目陰氣生,就若外天地,極陰之冰,需太陽不斷之照注,冰才能融化成水,進而化氣上升。此功在聚四家真火而鍛煉之,《參同契》云:陽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即是指此功法也。此中老年人及陽氣虧損極嚴(yán)重之人必先行之功也。陽氣生,方能行化血補陰之功,而積足真陰。
補陰則必用陽,陽極之上,必用陰水涵融也,否則一身亢陽,必得各種熱燥之癥,此癥在夏天最難過,或得中消上消之癥,而醫(yī)藥無效,此皆不知用陰用陽之理。此功在于聚四家真水而涵融之。破體青少年修煉,必要先補此真陰,真陰足后,將性立命,再入杳冥虛無正定,方能生藥產(chǎn)藥也。
補虧總心法:萬緣放下,真陰自養(yǎng)??s艮開乾,陽氣必足。
以上之秘,千古仙圣從未完全成段抉破,寶之寶之!
2、仙家救命寶
按:此篇原為鄙等所收藏之手抄丹書上所載功夫,此書共記載兩種功法,其一為“仙家救命寶”,其二為“補天接命最上一乘妙道”。二者相輔相成,成為一個完整的功夫體系,有明確之目標(biāo),即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培補虧損,延年益壽。原書扉頁上有:丹門重寶,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得之不祥,無禮者觀之不祥等字樣,可見原作者對此書之重視!原書有年,故破損處很多,后又毀于劫難?,F(xiàn)僅據(jù)記憶所及,盡量用極淺顯易懂之語言介紹如下,愿得者身體力行,使自己從身心上獲得實際的好處與受用,起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培補虧損,延年益壽的作用,使自己更好的,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工作與學(xué)習(xí)中去。
此功有吐納、叩齒、觀息、黃庭、擦腰、沿督、舒筋共七步,無玄虛不實之理,步步皆是功夫方法與效驗,作一次必有一次之效果,不涉神奇,緊貼身心,落于實地,確乃古代善養(yǎng)生者之枕中鴻寶。對于普通大眾而言,為追求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培補虧損,延年益壽的作用,此功結(jié)合后面所介紹之“補天接命最上一乘妙道“,一輩子也就足夠了,勿要再好高騖遠,東摸西撞。
又按:此功乃古代善養(yǎng)生者于清晨與臨睡前所必行之功,故又稱之為“玄門早晚課”。其功行時,或座于床,或座于凳,或站立,皆無不可,以自己之習(xí)慣舒適為宜,不必拘泥,現(xiàn)僅以清晨起來座于床上修煉為例將此功傳授如下。
第一步:吐納
輕手輕腳起來,輕手輕腳者,以保持寧靜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個人衛(wèi)生,然后端座于床,兩腳并立伸直,收拾心情,萬緣放下,頭頂豎直,身心端正,然后將兩目收回,注于鼻端,凝神片刻。此為預(yù)備式。
之后,深吸氣一口,想像外界清新之氣吸入身內(nèi),待氣吸滿時,仰頭而用嘴呵氣。呵氣時,想像五臟六腑之濁氣從口中呵出,同時,眼觀于眼前之虛空,此為一個呼吸。
然后再凝神鼻端而吸氣,頭部亦隨之被帶動,由此前的仰頭狀態(tài)恢復(fù)到預(yù)備式。吸氣之時,想像外界清新之氣吸入身內(nèi),小腹部隨之自然鼓起。待氣吸滿時,則仰頭張嘴而呵,呵氣時,小腹隨之內(nèi)收。
如此,鼻口一吸一呼,頭頸一直一仰,共行六至九次呼吸即可。此有吐故納新之作用,但不可多行,將身中廢氣吐出即可,否則,身中生氣反隨之而出矣。
此功目的:人在睡著后身體之內(nèi)五臟六腑必積有濁氣,清晨醒來后,呵氣于掌心,必可聞到臭氣,此一證也。故必用此法將睡眠中所積累之廢氣吐出。
第二步:叩齒
吐納做完畢,接行此步之功。將兩手分別捂住兩耳,手指托住后腦部位,舌頭倒卷,頂于上鄂之凹處(按:此處可用手摸到,在上鄂后端有一凹處,用舌倒卷頂于此處必有清涼之意,可生津液。并且,舌乃心之苗,凡舌之處即心之所向。另外,產(chǎn)生津液,有涵養(yǎng)心苗之用,作用甚大,不可輕視)。然后,兩目注視鼻端,凝神片刻,之后,兩目輕輕閉上,內(nèi)視于兩眼之間,如此凝定片刻,此有聚火之作用。此時,必可見朦朦朧朧之微微光明,如此凝定片刻。之后,轉(zhuǎn)而內(nèi)視于百會,并由百會直向上看,感覺直至于九天霄漢之上,日月星辰尤在其下,如此,方可叩齒,共叩齒72次即可。
此法有醒神、去風(fēng)、固齒、生精之作用。另外,加之倒卷舌頭頂上鄂而叩齒,又有通肺俞而生津之用。諸般妙用,不可輕忽視之,唯身體力行者方知。且兩目所指即陽氣生機所指之處,故內(nèi)視整個天靈蓋骨,可使整個腦部細胞充滿陽氣活力,再加之叩齒動作,則對整個腦部細胞氣血起到疏理激活之作用,故更可治療頭部歷年之頑疾,起到增智開慧之奇效。故曰此法有醒神、去風(fēng)、固齒之作用。又言有生精之作用者,以其舌根有絡(luò)通于心、肺、腎三竅,舌倒卷加之叩齒震動,則此心、腎、肺之氣激活相連而互生互化,故言通肺俞而生津液,通心腎而生精血。此步行畢,接行下步。
第三步:觀息
以上行畢,兩眼神光放下,觀注鼻端,行觀息之示。觀息也就是觀呼吸,隨呼吸在鼻一來一去,不加干涉,如同觀看水壺嘴之水蒸汽,氤氤氳氳,我唯保持心神之寧靜即可。故曰:觀息。此時心中默記其數(shù),36個呼吸為基本之?dāng)?shù)。
上步之功有聚神醒神清神之用,神者,火也?;鸺惹迩揖?,故必行用火之功。而此步則有使火下降于坤腹,以暖腹之作用。如此,火有即可用矣。此步行畢,接行下步。
第四步:黃庭
何謂黃庭?邵康節(jié)《皇極經(jīng)世》云:天之至高處,至地之極底處,共有八萬四千里。中空
此黃庭屬土,土可旺四季。故脾胃屬土,乃后天之本,脾胃好,能消化吸收營養(yǎng),身體就會好起來。中老年多脾胃虛弱,故不但攝入外界營養(yǎng)五谷精微少,且排泄亦無力。故此法在于暖坤腹,增加脾胃功能等作用。因為整個坤腹就是一個太極,若坤腹之氣運轉(zhuǎn)起來,能吃、能消化、能排泄,那么整個身體就有了動力。
先將兩手掌搓熱,然后將手心覆蓋于肚臍,以此為中心,先順時針由小到大摩腹81次。之后,再由大到小逆時針摩腹81次。左手累了,可換成右手。
手屬心,心屬人,《黃庭內(nèi)景經(jīng)
要點:摩腹時,不可生雜念,不可東張西望,須兩眼看于坤腹,心神寄托于坤腹,做到手、眼、心一致。勿要馬虎混過。其摩腹最大范圍,上至于心窩,下至于趾骨。所謂摩腹81次,乃基本之?dāng)?shù),若時間準(zhǔn)許,可多做。
第五步:擦腰
以上行畢,接行此功。先將兩手掌整個搓熱,以后腰脊柱為中線,兩手掌分別覆蓋于兩側(cè),指尖相對,覆蓋于脊椎骨上。然后,上下來回反復(fù)摩擦。共行81次(按:一般初學(xué)不過二三十次,雙手、雙臂即勞累疼痛矣,故可將雙手放下,略似休息,再摩擦)。81次乃基本之?dāng)?shù),若時間準(zhǔn)許,多做益善。
凡摩擦?xí)r,若由下往上,必同時吸氣,并同時提肛門、縮外腎、提尾閭骨,此為大要。呼氣時,放松即可。
前者,有暖坤腹增加后天太極運動之用。此步則有增加先天之用。蓋提肛有增加膀胱之火作用,縮腎有增加腎中之火作用,提尾閭有增加命門真火作用,再加之手掌摩擦有使心火匯聚此處之用。如此四火匯聚一處,自能增加先天一點坎中真陽作用。故此步功夫有治遺精、早泄、陽萎、腎虛等等神效。合四、五步功夫有回陽旺陽作用,有增加先、后二天之本的功用。人之生長,純賴先、后二天。先后二天功用旺健,全身氣血自能運轉(zhuǎn)無礙,不通者亦能通之,而頑疾消除,身強體健。
此功要點:一、提外腎(女子乃閉牝戶)、提肛門、提尾閭。二、凡摩擦?xí)r,必眼、心、手配合呼吸一致(按:摩擦?xí)r,心不能游移不定,三心二意,須默注于手掌所摩擦之處,并意想兩眼視于手掌摩擦之處。)此乃兩個口訣,秘中之密,不可輕泄,一般世俗坊間所傳,雖知摩擦兩腰,但不知此兩口訣。另外,摩擦兩腰時,兩手掌下至于臀部與尾閭骨,上至于命門與腎俞穴。
第六步:沿督
此步功夫較復(fù)雜,現(xiàn)分兩步說明如下。第一步:接上一步,待氣息平穩(wěn)之后,低頭,兩目觀照于尾閭穴,凝定片刻,然后吸氣,兩手握成拳頭,分別沿兩腰側(cè),緊貼腰部,兩
以上為完整之動作。此中要點口訣為:吸自尾閭,呼自泥丸。切記,切記。以前之功有回陽、旺陽等等作用。此步功夫則有升陽作用。蓋先后二天增強,故必使之沿督上升而推動全身氣血運轉(zhuǎn)起來,方可強身健體等等大用,此步功做36次即可,不必多做。所以不用意念導(dǎo)引氣從督上升于腦者,以兩目乃陽氣心神之先鋒,故目照注于頭頂,陽氣必流注于頭部。且兩目尤我人身之太陽(譬天地外物有太陽之陽光照射,而充滿生機活力,我人亦如之),故兩目照注腦部,即可給予腦部以陽光活力與生機。其用甚大,非淺嘗輒止者所能知。
又所以不用意念導(dǎo)引沿任脈而下降者,以其腦部虧虛故也,還精補腦,功足之后,自會有氣沿任脈而下降。譬之皮球,將之拋向空中,無須意念神思,自能下降于地,何等自然?且此功夫呼時,兩目下照海底,如同太陽照于大海。如此,一呼一吸,一升一降,與太陽升于大海,降于昆侖,又落于海底。天地日月運行,周流循環(huán),運轉(zhuǎn)無礙無異。
第七步:舒筋
兩腿并攏伸直,上身伸直,座于床上,兩手分別放于兩腳膝蓋之上,此為預(yù)備式。凝定片刻,然后吸氣,同時兩手臂往上抬,至氣吸滿時,手臂亦抬至頭頂,與上身呈一直線,手指向上,手心向前。之后,呼氣,彎腰,用手掌打腳掌,同時,腳跟有往前蹬,腳掌往里鉤之意。此為一次。做畢,恢復(fù)預(yù)備式,再做。如此,一呼一吸,一上一下,共做36次。若時間準(zhǔn)許,可每天增加一次,直至增加到108次即止。
此步功夫有舒展筋氣作用。
以上《文始丹法》原文謝懷宇 謝懷召 著 此文從網(wǎng)絡(luò)上轉(zhuǎn)載。
心能量養(yǎng)生網(wǎng) 山晴居士提供給健康養(yǎng)生愛好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