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查閱“中庸之道”一詞的時候,不看則已,一看令人失望。其中誤解太多,為了避免誤人子弟。我們做了以下補充:中庸之道的核心就在一個字:中?!爸小本褪侵虚g,意思就是適宜、適度,不偏激、不過分的意思,比如:不高不低、不左不右、不熱不冷、不快不慢、不多不少等等。在生活中如果飛機、飛禽飛的過高或者過低都是不安全的;開車應(yīng)該正常行駛在規(guī)定的車道中,過左或過右也是不安全的;穿衣、養(yǎng)殖、種植等都需要適宜的溫度,過熱過冷都是有害的;開車、騎車等都需要適宜的速度,過快或過慢都是錯誤的;吃飯、學(xué)習(xí)、工作等也是張弛有度,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
《背簍里的人生哲學(xué)》的書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楊伯的家里有一只竹背簍,據(jù)說有250余年歷史了。天長日久,竹簍變成了黯淡的黃色,左上角有一處破洞,被一根黃麻帶子巧妙地補綁好。楊伯說,那根帶子是他爺爺?shù)臓敔斕咨先サ?,算了一下,大概也?20多年了。為什么楊家的竹背簍壽命如此長?是因為楊伯家有祖?zhèn)骷矣?xùn):不過度。一般背簍能裝70——120斤,楊伯家只裝40斤。曾經(jīng)有一次,楊家一個媳婦為了將地里的紅薯藤一次運回家,裝了高高滿滿的一大背簍,被楊家老人痛責(zé):你破了楊家的規(guī)矩,從明天開始,這背簍休息三天!
晚上,全家五十多口人被召集到一起,聽老人訓(xùn)話:背簍也是一條命,你愛惜它,就活得長;不愛惜它就活得短,用它得有個度。人也是這樣,吃,不能過度;做,不能過度;玩,也不能過度。我們楊家雖然沒出過什么大人物,但卻一直是長壽家族。為啥?就因為講究度。過去和現(xiàn)在的很多病、亡,跟我們家基本不沾邊。我的爺爺告誡我一句話,現(xiàn)在傳給你們:人世間,很多人雖然聰明,但掌握不了度就不能算聰明。比如,有吃死的,有閑死的,有累死的,有玩死的,有樂死的,有愁死的,有爭死的,有怒死的,有氣死的,有喜死的……總之,就像這只背簍,只有掌握好使用的度才能有個好壽命啊。
在楊家那個大家族:有2人分別活到了100歲、103歲,有11人活到了96歲,有14人活到了89歲……
在
養(yǎng)生的研究和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
養(yǎng)生第一哲學(xué)就是中庸之道。一、食物。世界上每一種食物都有藥物作用,某一種食物吃多了或吃少了也是有害的,會得各種身心智疾??;二、運動。動靜有度,也必須符合中庸之道精神,過多過少都是有害的,而且一定要因人而異,嚴(yán)格的說,運動是一門科學(xué),必須個性化科學(xué)運動。我的一位大學(xué)同學(xué),體質(zhì)很瘦,每天堅持運動,她說:“我看《北京晚報》只能看個題目……,上床就睡著”,看報已無力看內(nèi)容了,難道這是
健康嗎?經(jīng)常參加宴會,一天吃五頓飯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加運動,每年辟谷幾天也可以。
經(jīng)濟條件不好、營養(yǎng)不良、皮包骨的人建議不要過度運動,更不要趕時髦——辟谷,生活中居然有這樣的人。辟谷應(yīng)該說是富人的時尚,窮人可別瞎摻和;三、飲水。目前很多
健康、
養(yǎng)生知識中提到多喝水,喝多少是多?過度飲水也是有害的,免疫力和記憶力都會下降。喝水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體重、環(huán)境溫度、運動量等適量而定。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四、按摩。按摩適度適時對人體是非常有益的,必須輕重適度,輕了效果不佳,重了可能骨折,尤其中老年人,有些老年人嚴(yán)重骨質(zhì)疏松,有的老人往椅子上一座都會形成腰椎壓縮性骨折,這些人您敢用力按摩嗎?五、針灸。針灸也不是想扎哪里都可以,深淺、次數(shù)、部位也要適度。淺了可能無效,深了又可能有害。次數(shù)多了還會傷氣、頸椎部位更要慎重等。
總之,在各種
養(yǎng)生方法當(dāng)中都要遵守適度即“中庸之道”原則。遵守中庸就是走正道,否則就是“歪門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