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廁小便器的“不準確”使用給廁所衛(wèi)生管理帶來極大麻煩。于是很多廁所的墻上就出現(xiàn)了“靠近文明、貼近方便”的引導口號,或“請您靠前一步,免得弄臟了您心愛的褲子和皮鞋”等人性化的溫馨提醒,但是,收效甚微。因為從人性的角度來講,靠宣傳來制止某種行為的有效性很低,尤其在隱蔽的生理習性方面更是幾乎為零,一句口號怎么能扭轉人性?十分樂意地接受你的“貼近”建議,只有能給自己帶來好處,人們才愿意合作。西方有人在小便器中心畫上一只蒼蠅。使用者瞄準蒼蠅“射擊”,因為“擊落”蒼蠅會帶給男性某種成就感。
“蒼蠅效應”的原理就在于:在“人性惡”的管理假設下,員工的“不合作”是一種基本狀態(tài)。對待“不合作”的員工,僅靠嚴刑峻法是不夠的,受到企業(yè)懲罰的員工一定會想方設法在企業(yè)無法懲罰的地方報復企業(yè)——你給員工什么,員工就會給你什么,這就是難堪的人性。
管理本身就是一種借助他人的合作來實現(xiàn)自己意愿的一種調控行為。不同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出發(fā)點在于不同的人性假設,其中,“人性惡”假設的結果就是“不合作”。如何處理由于“人性惡”帶來的不合作現(xiàn)象?從人性的角度講,合作不能是一種強迫性行為,只有能給自己帶來好處時,人們才愿意合作。
因此,面對“不合作”的員工,不要采取任何妄圖勸善懲惡扭轉人性的方式,而是“控制事”(例如廁所)讓它來適應人。
近些年,公司人事部被迫變?yōu)?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ack;" >人力資源部,在管理理念上,從通過控制人來控制事轉變?yōu)橥ㄟ^控制事來適應人。從人事管理到
人力資源管理,不是簡單的概念變換,而是管理上順應人本主義的理性回歸,因為“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越來越“大寫”,從歷史來看,不可逆轉。
人越來越解放了,員工越來越不聽招呼了。那些因“解放”而釋放的人性的卑劣,使傳統(tǒng)人事管理的戒律失效。迂回遷就,順勢而為,誰說不是一種策略。
薪酬如買糖,盼望意外驚喜
顧客到商店買水果糖,告訴售貨員買一斤。售貨員在身后的水果糖箱子里抓一把糖放在秤上稱,同樣一斤糖,但是不同的稱法對顧客心理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如果售貨員放到秤上的這一把糖不到一斤,他就會不斷往上添,每添一點,顧客心中的喜悅就會隨之增添一分,以為自己得到了額外便宜。相反,如果售貨員放到秤上的糖多了,那么,他每往下拿一點,顧客的心就會隨之收緊一點,以為自己在不斷吃虧。
最后的結果同樣都是一斤糖,為什么開始時的增添和減少對顧客心理造成如此不同的差異呢?
從人性的角度講,顧客認為售貨員身后箱子里的糖是商店的,多少和自己無關,但是一旦售貨員把商店里的糖放在柜臺的秤上,顧客就會在潛意識中覺得這些糖已經(jīng)屬于自己了。因此,售貨員每從箱子里繼續(xù)拿糖不斷放到秤上,顧客就會有一種不斷意外收獲的驚喜,相反,售貨員每從秤上繼續(xù)拿糖不斷放回到箱子里,顧客就會有一種不斷失去自己財物的沮喪。
這個事例說明,人永遠生活在自己的感覺里,人類的認知才是人類的唯一真實。人類總是善于制造想象,因為從本質上講,人類天生有一種回避真實的心理傾向,對真實的天然回避心理產(chǎn)生了想象。
其實,員工對薪酬的感受,不是具體的工資的數(shù)目,而是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以及他人的付出和得到之間的雙向動態(tài)比較。因此,最有效的薪酬管理,不是多勞多得,而是在員工的期待和獲得之間創(chuàng)造一個多層次的動態(tài)平衡系統(tǒng)。
在薪酬管理方面,“錯位思維”的一個技巧就在于通過鋪墊來控制員工心理期待,然后“錯開”對方心理期待,以超越對方心理期待的薪酬現(xiàn)實給員工制造意外的驚喜。只有最佳雇主才能打造最佳品牌,員工滿意是顧客滿意的前提,而滿意的前提就是超越期待的“意外驚喜”。
“勝任”是最好激勵
一只螞蟻爬樹,第一天早上從樹根出發(fā),晚上到達樹梢,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當然,它不是勻速前進,而是時快時慢。第二天,還是這只螞蟻,從樹上下來。早上從樹梢出發(fā),晚上達到樹根,也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當然,它還不是勻速前進,而是時快時慢。
請問,有沒有這樣一種情況,這只螞蟻在兩天的同一時間到達樹上的同一地點。按照正常的思路,這道智力題無法解決,讓我們換一種新的問題情境:還是這棵樹,但是有兩只螞蟻,一只螞蟻從下往上爬,另一螞蟻從下往上爬,那么,這兩只螞蟻一定會在某一點相遇。這“相遇”的時刻和地點就證明了一定有這種情況:這只螞蟻在兩天里同一時間到達同一地點。但是,何時、何地不能算出。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必須把“一只螞蟻在兩天里爬樹”這個問題情境轉化為“兩只螞蟻在一天里爬樹”。其實,這兩種問題情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是后者就能輕易地解決難題。
在企業(yè)
人力資源管理中,員工并非沒有創(chuàng)造力和敬業(yè)精神,而是我們的管理者往往不善于轉換問題情境使之適合員工,
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fā),需要對員工進行激勵。
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就在于讓員工感到勝任——只有從事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員工才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是繼續(xù)努力的前提。
鐵桶老漢的狡黠
有一位老漢,住在一個廣場邊,廣場上有一些廢鐵桶。一群小學生每天上學放學經(jīng)過廣場時,都要對那些鐵桶進行拳打腳踢,以此取樂。老漢有心臟病,那些噪音讓他很受不了。但是老漢沒有直接制止。有一天他攔住那群學生,對他們說,我很喜歡聽你們踢鐵桶的聲音,如果你們每天都來踢,我就給你們每人每天一元錢。小學生們很高興,踢打鐵桶更加賣力。
一周后,老漢又攔住那群學生,說我現(xiàn)在
經(jīng)濟情況很糟,不能再付給你們踢桶的錢了,但我還是希望你們每天都免費為我踢一陣子。學生們憤怒地拒絕了——不給錢了,誰替你免費干活。即使以后放學路過此地,下意識地準備踢桶時,但是突然想到踢桶已經(jīng)沒有任何報酬,于是悻悻地放棄了踢桶的打算。有的孩子甚至把這些廢桶都搬走了,以免老漢享受到其他人無償為他踢桶的樂趣。老漢復得安寧。
如果把孩子們每天踢桶這個狀態(tài)當作A,然后老漢每天付出的錢算作1,后來老漢又把這1元錢減去了,這就是A+1-1,但是結果呢?并不等于原來的A,而是等于0——原來的那個A也不復存在了。也就是A+1-1=0的效應。
同樣的東西,得到又失去,從數(shù)學上講,應該對原來的狀態(tài)沒有影響,但是從人性學上講,效果則大不一樣。從態(tài)度的角度講,
人力資源管理關注的核心理念一是合作,二是忠誠。所謂管理,就是借助他人的配合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態(tài)度決定高度,員工態(tài)度的改變不是靠粗暴的扭轉或者簡單的獎勵與懲罰,而應是一種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得”與“失”的雙向協(xié)調,即“設立”并“錯開”對方的心理參照標桿。
分解目標,以免半途而廢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34歲的女人涉水進入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游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費羅倫絲?柯德威克。那天早晨,霧很大,海水凍得她身體發(fā)麻。在海水中游了15個小時之后,她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于是決定放棄,她叫人拉她上船。在船上陪同她的母親和教練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么也看不到,她感到船上的人肯定在騙她,岸肯定還在很遠的地方。盡管大家一再保證很快就要到對岸了,但是費羅倫斯已經(jīng)因為看不到希望而放棄了努力——在下水15小時零55分鐘后,她被拉上船,事實上,此地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事后費羅倫斯后悔萬分地說道:“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也許我能堅持下來?!?br />
兩個月后,她再次橫渡海峽。但是這次她采取了全新的策略:把整個過程分成8個小階段,設置標志物。每到一個標志物,她就會告訴自己:我已經(jīng)完成多少了,我還剩下多遠就要完成了。因為這次橫渡海峽每一步都有了階段性目標,既減少了
壓力,又增加了成就感。所以,費羅倫絲順利地完成了她橫渡海峽的壯舉——她不但是第一位游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記錄還快了大約兩個鐘頭。
當目標太高、太宏偉,主體就會覺得由于難以實現(xiàn)而感到緊張,就會不由自主地發(fā)抖,即所謂“目標性恐懼”。“目標性恐懼”的直接后果是經(jīng)常使人產(chǎn)生中途放棄的念頭,這就是“半途效應”?!鞍胪拘笔侵冈诩钸^程中達到半途時,主體由于心理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一種試圖放棄目標的負面效應。大量的事實表明,除了個人意志力等主觀因素之外,目標設定得越不合理就越容易出現(xiàn)“半途效應”。
激勵也是這樣,大家都知道一勞永逸的激勵是不現(xiàn)實的,于是很多企業(yè)經(jīng)理和
培訓師便選擇了經(jīng)常不斷地激勵員工好好努力以便實現(xiàn)宏偉目標的做法。但是,持續(xù)不斷的激動必然導致持續(xù)不斷的疲憊,這是人類的心理和生理機制所決定的。而且,不斷重復的激勵還會導致“敏感遞減效應”,大家非但不會再對激勵感到熱血沸騰,反而會像討厭廣告一樣回避激勵——你不可能指望員工在他不喜歡做的事上取得成功。
其實,真正最有效的激勵是“錯位”的:與其持續(xù)不斷地激勵員工使之完成宏偉目標,不如把宏偉目標分解成不同的階段使之符合員工。分解目標的意義就等于告訴員工:無論他們處在什么位置上,他們都一定能取得成功,因為“勝任”是對員工最大的激勵?;蛘哒f,激勵的本質就在于讓員工感到勝任。只有從事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員工才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