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搗蛋鬼是因為儲備不足。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經(jīng)驗和各類常識的儲備不足,行事虎頭蛇尾或過猶不及。不知者不為怪,他們的自理意識的萌芽和發(fā)展,離不開家長的勉勵與教導。所以,父母不要一味的抱怨和斥責“搗蛋鬼”,要多研究一下 孩子“搗蛋”背后的故事,不要用孩子某個階段的表現(xiàn)去束縛的成長,好孩子都是教育出來的。如何幫助我們的“搗蛋鬼”呢?家長有“搗蛋鬼”的七策略:也就是“三為四不為”,三為是激發(fā)上進心,鼓勵孩子,批評只對事;四不為是不打擊孩子自信,不拒絕孩子的失敗的嘗試,避免與孩子發(fā)生沖突,不恐嚇孩子。一、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我們知道愛迪生小的時候也非常調(diào)皮和淘氣,因為愛迪生的搗蛋和喜歡別出心裁,常常弄得老師哭笑不得。最終,校方通知愛迪生的媽媽將他領(lǐng)走,告訴愛迪生的媽媽說這個孩子不可能有出息了。如果愛迪生的媽媽去責怪他,訓說他“笨”,那我們歷史上就少了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了!而愛迪生的媽媽只是說了一句:“孩子,我相信你能行!”二勿是不拒絕孩子的失敗的嘗試。只有讓孩子嘗試失敗,孩子才會找到什么是正確的,孩子才明白才相信什么是真的不可以做,以致于孩子才會聽信我們家長的勸誡,不要說你還小,你不會,因為孩子總喜歡躍躍欲試,做點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首先不要輕率地否認孩子想要試一試自己能力的舉動,說些“你做還早呢”的話,把判斷強加給孩子,就是隨意損傷他們的自信心,這等于給孩子的成長潑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