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分配:以學員為中心的第一個關鍵點為時間分配,即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員。例如,駕駛培訓,教練的演示講解時間不超過10%,而學員練習的時間要達到90%;演講呈現(xiàn)技能培訓,培訓師的演示講解時間不會超過30%;商學院的課程,學員的案例討論分享時間也超過了教授的講授時間。
參與式教學策略:以學員為中心的第二個關鍵點是在理論學習過程中要盡可能采取討論、案例、體驗式活動等參與式教學策略。
原則二:“任務導向”而非“學科中心”
企業(yè)培訓的目的是提高績效,因此,培訓課程要圍繞員工承擔的工作任務展開;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素質,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所以要圍繞系統(tǒng)化的學科知識展開。圖表2通過消防知識在兩種不同導向的指引下,在培訓目標、內容、方式和評估四個方面的區(qū)別。
一個普通員工的消防責任是能夠撲滅初期火災、正確逃生并及時報警,因此,任務導向的課程將針對性地圍繞這三項任務展開,而學科中心導向的課程設計是圍繞消防的整體知識體系展開,目的是全面提高員工的消防知識。
同理,銷售技巧很重要,需要和具體的產品和客戶結合才能產生威力;項目管理很有價值,結合具體的工程項目或軟件開發(fā)項目,學習才有價值;決策能力對管理者很重要,需要結合具體的戰(zhàn)略決策、財務決策、人事決策等才能體現(xiàn)。
因此,知識原理需要結合具體的任務學習才更有價值。任務導向既能滿足企業(yè)提高績效的需要,也能提高員工的工作勝任力。圖表3列舉了兩種任務導向的職業(yè)培訓與課程的開發(fā)理論。
原則三:“體驗”為主而非“講授”為主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親自嘗一下才會知道”,這是每個人的主觀體驗。通過講授理解到的知識并不能轉化為技能的提高,而“體驗(直接/間接)——認知——理論化——應用”這一循環(huán)是人類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從理論的角度講,講授為主的方式是典型的認知主義,體驗為主的方式屬于建構主義。體驗式學習如圖表4所示。
二、課程設計的四大核心內容
設計是課程開發(fā)的第二個關鍵點,主要解決培訓的四個核心問題——“四定”:定培訓目標(Why)、定培訓內容(What)、定培訓方式(How)、定評估方式(Evaluation)。
1.定培訓目標
培訓目標是課程結束后學員能夠表現(xiàn)出的行為標準,一般來說培訓目標描述可分為三部分,以“客戶挽留”為例進行說明(見圖表5)。
培訓目的:通過培訓期望達到的商業(yè)目的,例如提升銷量、提升服務滿意度、提高生產效率等。
任務目標:培訓學員能夠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的具體工作任務,包括操作型任務(工作對象主要是設備設施)、人際型任務(工作對象主要是人)、問題解決型任務(工作對象是主要是信息),或者三種任務的組合。
知識目標:為了完成任務需要掌握的知識、原理、程序等。
培訓目標的寫作方法主要包括三部分:條件、行為和標準,即經過培訓后,學員要能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標準達成某種行為要求。例如:經過培訓,學員能使用干粉滅火器(條件)在三分鐘內(標準)撲滅燃燒盆中的火焰(行為)。講師要避免寫“單相思”的培訓目標,即從培訓師的角度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無法衡量的方式撰寫培訓目標。
需注意的是,任務導向的課程設計在目標部分首先應確定任務目標,然后根據(jù)完成任務的需要再確定知識目標,即使是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也需要首先思考應用場景,這樣才能明確哪些知識是重點。
2.定培訓內容
如果組織經驗提煉成功,內容選擇則較易實現(xiàn)。根據(jù)培訓目標,課程設計師需要選擇適當?shù)呐嘤杻热?,并按照一定的邏輯編排內容?/span>
內容編排的基本模式是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等,最大的挑戰(zhàn)是內容與練習的編排。如果全部內容學習完之后再練習,可能會出現(xiàn)前后脫節(jié)的問題;如果學一點就練一點,可能會出現(xiàn)碎片化問題,學員無法建立整體認知。因此,基本原則是在一個完整的任務學習之后進行練習。
3.定培訓方式
培訓方式非常多,選擇起來比較困難,可以根據(jù)培訓內容、培訓階段進行選擇。一般,培訓內容可分為知識原理、技能技巧、觀念態(tài)度三大類,其中技能技巧可以分為操作技能、人際技能和智慧技能三種(見圖表6),企業(yè)培訓的重點是技能技巧。
學習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學員理解所學內容,因此,培訓方式的選擇要圍繞如何讓學習者理解接受為主;練習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學員的練習,將培訓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因此,培訓方式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容和階段來選擇培訓方式。
4.定評估方式
評估是課程開發(fā)人員不太重視的部分,學員和課程開發(fā)人員都不喜歡考試,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考試是被人評估,考試成績會成為領導或人力資源部門對員工的評價依據(jù),大家會有壓力;二是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考試不是對人唯一的評判標準,經常出現(xiàn)會考的人不會干、會干的人不會考的現(xiàn)象。
企業(yè)培訓考試的目的與學歷教育考試截然不同(見圖表7),例如培訓師考核,重點是衡量培訓師的備課能力和授課能力,考核方式主要是試講而不是測試培訓理論,考核也不會有通過率,達到標準即可。因此,好的評估方式不僅能夠衡量學員的能力轉化水平,同時也能促進學習的轉化。
三、課程設計的兩個環(huán)節(jié)
課程設計一般會經歷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整體設計(High Level Design)和詳細設計(Detail Design)。
整體設計(High Level Design)
整體設計是構建課程的藍圖,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構建教學活動程序。專業(yè)書籍中對此介紹最多的是加涅的九個教學事件(Nine events of instruction)(見圖表8),但這些步驟過于復雜,不被經常采用。因此,筆者設計了“啟承展合”四步教學程序,具體設計思想見圖表9和圖表10。
形象化的理解就是以參觀故宮為例,導游會先給游客介紹故宮在歷史上的地位及其典故來引發(fā)游客的興趣,然后概要介紹故宮的整體情況和參觀路線,之后再帶領大家逐個宮殿參觀講解。全部參觀完畢后游客可以回顧參觀心得或收獲。
根據(jù)“啟承展合”的步驟、課程設計的原則和內容,課程設計師需要輸出整體設計表,在范例中體現(xiàn)出四個特點:
第一,啟承展合的原則:課程有導入,有內容邏輯說明,從兩個子任務展開培訓,每個單元和課程結束后都有總結回顧。
第二,任務導向原則:按照銷號挽留和取消數(shù)據(jù)業(yè)務挽留進行方法學習、模擬練習和考核。
第三,體驗導向:兩個階段的內容輸入部分主要采取反正演示和討論的方式而不是講授。
第四,時間分配:練習時間超過50%。
詳細設計(Detail Design)
詳細設計要根據(jù)整體設計展開,按照教學方式把內容劃分為一個一個的學習活動,然后按照學習活動展開設計。
例如,上述案例中探詢客戶銷號原因是一個關鍵技能點,需要設計一個反正對比的演示。其中,詳細設計需要確定是采取錄像演示還是培訓師演示,在演示的場景中要選擇哪種客戶(商務、學生、白領、農民工),客戶是基于什么原因銷號(用不上、對服務不滿意、競爭對手吸引),反面演示要呈現(xiàn)什么樣的問題行為,正面演示要呈現(xiàn)哪些關鍵技巧等,這些定下來,才能進入具體的開發(fā)階段。
詳細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導入:提問設計、活動設計、導入案例設計。
講授:舉例、對比、類比、提問設計。
演示:反面演示和正面演示設計。
討論:開場討論、內容討論和應用討論設計。
案例分析:反面案例設計、正面案例設計。
練習設計:操作練習設計、人際練習設計、思維問題解決練習設計。
復習總結方式設計。
其它體驗式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