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以來,特別是19世紀,西方社會流行一句強悍有力、震懾人心的口號——Might is Right (強權(quán)就是真理)。Might的意思就是力量、能力、威力、勢力、強權(quán)、大量等。
人類從來不乏崇尚強權(quán)的傾向和歷史。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理論放在品牌界,也許更加合適。
我們借斯賓塞——“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之語的發(fā)明者,社會達爾文主義鼻祖的一段話,來說明品牌界自然選擇的進化機理:“如果他們因為沒有足夠的生存競爭能力而死去,就讓他們死吧。這對他們自己和對社會,都不免是一樁好事。”人類商業(yè)社會就是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的驚險和精彩世界。一個強大的品牌,就是不斷淘汰、不斷進化的競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當看到一個個風云一時的品牌轟然倒下或悄悄死亡,我們不敢有一點點的惻隱之心。
品牌無往不勝,強權(quán)贏者通吃,強權(quán)所向披靡,品牌就是強權(quán)(Brand is Might),品牌就是真理(Brand is Right)。
品牌的“贏者通吃”法則實際上就是馬太效應(yīng)(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yīng)”來自《圣經(jīng)》(Bible)中《馬太福音》(Matthew)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按才受托的比喻》:
某人要到國外去,就叫了仆人來,按照各人的才干,分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那領(lǐng)五千的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lǐng)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那領(lǐng)一千的則把主人的銀子埋藏在地下。過了許久,主人回來了,和他們算帳。那領(lǐng)五千銀子的得到了五千銀子的獎賞,那領(lǐng)二千的也得到了二千銀子的獎賞,唯有那領(lǐng)一千銀子的人受到了懲罰,主人奪過他那一千銀子,給那有一萬銀子的人,并把這無用的仆人丟在外面黑夜里。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yīng)”一詞始于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墨頓(Robert Merton),他用這樣一個名詞來概括一種社會現(xiàn)象——就是“肥馬飽了也喂草,不顧瘦馬餓著跑”。富者愈富;強者愈強;成功者更加成功。
于是,優(yōu)秀的品牌“搶占”最廣大的資源;“掠奪”最優(yōu)秀的人才;“強取”最低廉的成本;“暴斂”最高額的利潤。
品牌惟我獨尊,惟我獨大,霸氣沖天,豪情萬長。有了品牌,就可以叱咤風云、傲視群雄,君臨天下。
v 耐克說:“想做就做?!保↗ust do it.)
v 麥當勞說:“我就是喜歡它。(I’m lovin’ it)”
v 雀巢說:“味道好極了。(The taste isgreat.)”
v 愛普生說:“讓視野無限。(Exceed YourVision)”
v 佳能說:“使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mpossible madepossible.)”
v 理光說:“我們領(lǐng)先,他人仿效。(We lead,Others copy.)
v 三菱電工說:“我們集大成,您超越自我。(We integrate,you communicate.)
v 可口可樂說:“擋不住的感覺。(You can't beatthe feeling.)”
v 百事可樂說:“新一代的選擇。(The choice of anew generation.)”
v 摩托羅拉說:“智慧演繹,無處不在。(Intelligenceeverywhere.)”
v 福特說:“你可以選擇任何顏色,只要它是黑色的。(You can have anycolor you want, so long as it's black.)”
v IBM說:“沒有不做的小生意,沒有解決不了的大問題(No business toosmall, no problem too big)”
v 寶馬說:“寶馬是駕駛的終極選擇”(BMW is theultimate driving machine)。
v 尼康說:“我們可以照出世界上最好的照片?!?We take theworld greatest pictures.)
v 迪斯尼DISNEY公司:“永遠超乎你的想象”(You won't believewhat you can do.)
v 普車JEEP公司:“絕無僅有”(There is only one.)
v 東芝電子說:“擁有東芝,擁有世界。(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