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有壞習慣時,如果父母的接納方式得當,壞習慣會自然的消失。
2、言語有一種能量,你說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會成為什么。更重要的,你覺得孩子是什么樣子的,正好是你內心中認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會真的成為你說的那樣?! ?
3、我們對他人的感受,實際上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反射。一樣的,在對待孩子時,我們實際上是在面對一面鏡子。
4、不是問題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問題?! ?
5、父母同樣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響。在孩子面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審視自己?! ?
6、孩子的問題,不一定是父母本身的責任,而是父母說話的方式造成的。
7、很多人的創(chuàng)傷都來自媽媽早年對自己的創(chuàng)傷。
8、共?。阂粋€瘋狂的孩子后面,必定是一個瘋狂的母親。母親的很多信息不是通過言語來傳輸?shù)?,母親通過與孩子共處的生物場去影響孩子。母親內心的寧靜、穩(wěn)定對孩子十分重要。
9、孩子5歲時突然對外部世界發(fā)生很大的興趣。家長要好奇的、欣賞的看著孩子他在干什么,不要忙著糾正他、阻止他、教育他,或者評判他的對錯。
10、孩子在5歲前,對語言的理解是比較難的,對孩子太多的價值觀、對錯的判斷會讓孩子感覺媽媽不喜歡他?! ?
11、不要過早的把價值系統(tǒng)塞進孩子腦子里,對孩子對錯的判斷造成了孩子自我的分裂,他的眼睛就會比較暗淡無光。
12、盡量減少跟孩子交流中的非此即彼的交流模式?! ?
13、左腦的東西都是需要用語言描述的,右腦的東西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當我們過早的開發(fā)孩子的左腦時,孩子就習慣于用語言去描述他的所見所聞,但是他所能夠描述的僅僅是他感受到了的極小的一部分,所以當他在用語言描述時,他就已經喪失了很多東西。
14、當孩子在涂鴉時,千萬不要讓他去學畫畫,因為當他要畫出被別人認同的畫時,他就會對繪畫失去興趣。
15、我們的教育是讓他保留他的那份天份,而不是去發(fā)展他的什么潛能。你教他什么,他就會失去什么,因為他喪失了他原初的東西。
16、對于剛出生的小孩,應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保留孩子的敏感力。
17、在孩子沒有學會分類之前,不要讓他認字。過早的認字會讓孩子喪失掉他的圖形思維。文字思維是趨向于簡單化,這是腦神經的運作機制:它能用兩個神經完成的事情,就不會去用10個神經去完成,而圖形思維則是需要大量神經參與工作的。一旦孩子過早的認識字,他就會僅僅發(fā)展文字思維而喪失圖形思維。他就會習慣于用簡化的、概括性的文字去描述世界,而這種描述是極不完整的,因為他只能用文字描述,而不能很好的畫出來。
18、人在胚胎中的發(fā)育會重復所有生物的演化過程。心臟細胞最古老,最先發(fā)育,左腦是比較年輕的細胞,右腦細胞比左腦更古老。不要在右腦飽滿之前開發(fā)左腦。當我們用語言去描述孩子的時候,就很有殺傷力,應多使用非語言的交流。
19、不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不舒服,要讓他有快感,不要在孩子學習時批評他的坐姿,寫字潦草,等他學完之后再說。
20、投射性認同:媽媽關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會成為什么!你關注他撒謊,而且只關注他撒謊的行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謊的堅實的證據(jù),那孩子就會認為他自己就是一個說謊者。
21、陪孩子學習、讀書,孩子用的不是自己的智商,而是用了你的智商。你唯一不能幫孩子的是幫他讀書。
22、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少的可憐,而且大多數(shù)將來都用不著,鼓勵孩子多看書,看各種各樣的書。
23、當我們的孩子被老師罵了,我們應該撫慰孩子而不是成為老師的幫兇。侍者灑湯在大臣身上,撒切爾夫人擁抱那個侍者說:“我們誰都會犯錯?!?
24、學校里的老師從來不想去理解孩子什么,只會想當然是什么。
25、一個不服從規(guī)則的孩子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規(guī)則的孩子。外在的規(guī)則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規(guī)則就越多。只給孩子一條規(guī)則:尊重爸爸媽媽就足夠了。
26、“早戀”本身并不會給孩子產生壓力,真正的壓力來自家長和老師對他們“早戀”的態(tài)度。做家長和老師的面對孩子的“早戀”大驚小怪、如臨大敵,強行壓制,這才是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27、孩子應該經歷的8件事情:
①獨處。
②受到挫敗并學會自我安慰。
③友情與分享。
④養(yǎng)育小動物和植物,最好是狗,兔子也不錯。
⑤犯錯并為之負責。負責但并不一定要坦誠,通過做正確的事,好的事情去補償他的錯事就足夠了。
⑥為父母做一件事。
⑦一項愛好(音樂、繪畫、模型、運動等)。
⑧一項體育運動:如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