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酒徒死的冤》
作者:王澤仁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今河南杞縣),一介狂生,綽號高陽酒徒,劉邦的重要謀士,他的名氣不如張良、陳平,但對劉邦的統(tǒng)一事業(yè),作用極大,功不可沒。
酈食其出生貧寒,家徒四壁,衣食無著。無奈之下,只能當個城管,維護街道治安,養(yǎng)家糊口度日。可貴的是,酈食其打小喜歡學習,讀書不倦,心懷大志,一直等待時機。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舉兵造反。陳勝、項梁等部隊數(shù)過高陽,酈食其皆藏匿不出,認為他們都非真正的王者,好繁文縟節(jié),自以為是,難以聽進深謀大略之言,非可投之主。直到劉邦兵略陳留,渴求當?shù)刭t俊,四處打聽。此時酈食其已60多歲了,但骨骼清朗,精神矍鑠,相當康健。他也早已耳聞劉邦的人品不咋地,輕慢侮人,動不動就破口大罵,脾氣暴烈;但為人豪爽,不拘小節(jié),能納忠言,雄才大略,是難得的一位英主。且自己平時也是縱酒逍遙,放浪形骸,估計和劉邦很對胃口。遂想要投入劉邦麾下,替他效力。
恰好劉邦帳下有一名親兵騎士,乃是酈食其的老鄉(xiāng)。酈食其苦于無人引薦,遂拜托這名騎士。這帥小伙對長者酈食其很尊敬,也很樂意效勞。臨走時,騎士再三叮囑酈食其道:“先生,到時拜見沛公(劉邦)時,切記!可千萬不要穿儒服、戴儒帽哦,否則很難得到我們領導的賞識重用。領導脾氣不好,尤其不喜歡迂腐儒生。曾有客人戴著儒者帽子前來拜見,結果被領導揪掉帽子,當著眾人的面,往里面撒尿,真可謂斯文掃地?!贬B食其大笑,對騎士說道:“老弟,你只管說高陽酈生,年六十有余,身長八尺(1米85左右),人稱狂生,但他自己并不覺得很狂?!?
在騎士老鄉(xiāng)的引薦之下,劉邦召見酈食其。酈食其并沒有聽從老鄉(xiāng)的建議,而是打扮的非常正式,還穿了儒服,戴著儒帽。就好比現(xiàn)代的我們,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皮鞋擦的锃光瓦亮的去面試一樣。他尋思:自己再狂,第一次拜見領導,好歹要留個好印象,畢竟是面試,馬虎不得。
剛到劉邦軍營門口,遞上名片,說明來由。傳令官進去通報,此時劉邦正在足療娛樂,兩美女正周到的給他按著摩、捶著背、洗著腳,無比享受,遂問道:“酈生是個怎樣的人?”傳令官回道:“我看他穿儒服、戴儒帽,很像是個儒生?!眲钚南?,又是個無用的書呆子,老子現(xiàn)在正在娛樂享受,沒工夫搭理這些臭老九。遂不耐煩的說道:“你替我告訴他,就說我忙著打天下的事,沒時間見儒生。”酈食其被拒,瞋目案劍,火冒三丈,對傳令官大罵道:“去!告訴你家主子,我乃高陽的酒鬼,不是什么儒生!”六十多歲的人,一發(fā)脾氣,年輕小伙是扛不住的,想想家里祖父發(fā)飆時,做孫子的我們,誰敢吭聲?酈食其嚇得年輕的傳令官直哆嗦,連名片都掉地上了,趕忙跪拾起來,回去復命,對劉邦報告道:“這個客人,是個大壯士!怒吼一聲,嚇的我連名片都掉了。他說自己是高陽的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劉邦一聽,心中大驚,尋思此人非比尋常,很對自己的胃口。當即召酈食其覲見。酈食其見到劉邦,長揖不拜,態(tài)度倨傲,故意危言道:“沛公是想幫著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去攻打秦國?”劉邦大怒,罵道:“豎儒!天下人受秦國壓迫已久,早就難以忍受,紛紛起兵反秦,你這不明知故問嗎?”酈食其大笑道:“既然如此,沛公何以見到長者,如此傲慢呢?”劉邦頓悟,立馬停止娛樂活動,趕緊擦干凈腳,穿上鞋子,整理衣服,正襟危坐,請酈食其上座,并賠禮道歉。兩人縱論天下,談笑風生。酈食其辯才無礙,洞察時勢,勸劉邦奪取陳留,扼兵家之地,進而挺進關中,如此秦可滅,天下可定。劉邦深表贊同,大為欽佩。
酈食其不僅口才了得,關鍵膽識過人。單槍匹馬,面見陳留令,欲說其投降,不從,半夜斬之,里應外合,助劉邦一舉拿下陳留。劉邦兵臨武關(今陜西省商洛市),酈食其再次任說客,單人獨闖秦營,勸秦將歸降,不戰(zhàn)而下武關,劉邦得以輕松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楚漢戰(zhàn)爭時期,酈食其勸劉邦奪取滎陽,占據(jù)敖倉(古代重要糧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敖山),控天下糧倉,與項羽持久周旋。當此之時,外圍戰(zhàn)場上,韓信百戰(zhàn)百勝,氣勢如虹,所過之地,望風披靡,定三秦,滅魏國,平代地,服趙國,降燕國,兵鋒直指齊國。
齊國上下已成驚弓之鳥,草木皆兵。酈食其趁此良機,向劉邦進言,愿親自孤身前往齊國,憑三寸不爛之舌,勸降齊王田廣,如此無須兵戈,得齊七十余城,豈不快哉!劉邦開心得合不攏嘴,爽快的答應了。
酈食其見到齊王田廣,兩人把酒暢談。酈食其邏輯縝密,自信飛揚,無比堅定的向齊王斷言,天下必然歸于劉邦,而不是項羽。他從兩方面向田廣分析:一是,劉邦在政治遠見、治軍用人、賞罰決斷等方面都遠勝項羽。二是,劉邦如今所占有的戰(zhàn)略形勢,全面壓制項羽。酈食其還不失時機的警告田廣,韓信的部隊正摩拳擦掌,欲趁滅趙降燕之威,一舉平定齊地,以此威脅敲打齊王。田廣乃是識時務者,他當然明白當前的局勢,韓信數(shù)萬精銳已兵臨齊國邊境,蓄勢待發(fā),箭在弦上。齊國如與韓信對抗,幾無勝算的機會。于是,答應酈食其,俯首稱臣,放棄防御,投降歸漢。
消息傳至韓信軍營,韓信頓有一種,到嘴的肥肉被他人搶走的感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酈食其畢竟是領導劉邦派過去的,所以也不好說什么,打算停止進攻齊國。此時,韓信帳下的一謀士,名叫蒯通,對他說道:“大將軍為何要停止攻齊呢?將軍受命攻齊,雖然漢王后來又派說客前往齊國勸降,但也并沒有下令您停止進兵??!況且酈生單車入齊,僅憑三寸之舌,談笑間,齊國七十余城束手歸降。而將軍您數(shù)萬精兵,舟車勞頓,一年有余,才不過拿下趙國五十幾個城池而已;身為統(tǒng)帥,征戰(zhàn)數(shù)載,功勞反不如一卑賤書生嗎?”
蒯通的這一番話,可謂說到韓信心里去了。韓信為人向來清高,不甘人后,怎能被人侵吞自己到手的戰(zhàn)功呢!沒有我的兵威,你酈食其再大的能耐,也說降不了諾大的齊國。遂聽從蒯通之計,趁齊國防備松懈,連夜進兵,偷襲齊國。
此時齊王田廣正大擺宴席,與酈食其對酒暢飲,兩人聊得正酣,忽聞韓信大舉攻齊。田廣震怒,以為酈食其出賣自己。當此形勢,酈食其口才再好,也無法替自己辯解洗脫了。田廣趁著酒意,下令把酈食其烹殺,以泄心頭之恨!
韓信秋風掃落葉般平定齊國,被封齊王??蓱z酈食其被他害慘,命歸黃泉,死時大概65歲。劉邦平定天下后,分封功臣,感念酈食其的功勞,遂封其子酈疥為高粱侯。
澤仁曰:“詩仙李太白《梁甫吟》歌曰:“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逞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窨吐淦巧腥绱?,何況壯士當群雄!”每讀之,無不追慕其風。嗚呼!酈食其乃大器晚成之典范也!六十有余,追隨高祖,鼎定天下,功勞盛矣!其深謀遠慮、辯才無礙、膽識過人,豈尋常儒生可比耶?哀哉!蒯通之言,韓信之妒,至使酈生慘死。自古英雄,死于同盟而非敵手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