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海峰,竇海峰講師,竇海峰聯(lián)系方式,竇海峰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心態(tài)覺醒培訓--喚醒人們的第二生命,從自私心態(tài)到無私心態(tài)轉變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竇海峰:能走多遠不取決于一個人改正多少個缺點
2016-01-20 39903

   能走多遠不取決于一個人改正多少個缺點,而在于是否最大限度發(fā)揮長處。 這一篇很有意思,值得花點時間讀讀: 兩個性格迥異CEO的不同結局


    A是近乎完美的資深職業(yè)經理人。熱忱外向,和藹可親。我從沒見過他和任何人爭執(zhí),認識他的人都喜歡他。每次董事會前,他都會請董事們吃頓可口晚餐。他訪問我上海辦公室時會給我的助理小姐帶舊金山特產的巧克力。

    B恰恰相反。他穿著隨意,初次接觸往往覺得他內向、冷淡。極少寒暄,總是直入主題。有些人很不喜歡B。和B聊天很累,常找不到共同話題,間或被難堪的沉默打斷。B有時固執(zhí),常和董事會爭論。在B的公司開董事會總吃盒飯工作餐,他從不送任何人小禮物。

    A和B的業(yè)績天壤之別。在A領導的三年,該公司虧損一億多美元,市值跌掉96%,最終被董事會炒魷魚。B在四年里將公司扭虧為盈,最終成功賣掉。

    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怪象?難道不是大家都喜歡A?難道A的缺點不是比B更少?難道A不是比B更完美的職業(yè)經理人?A的問題是,他沒自己的主意和主張。他心中第一要務,是在他人眼里顯得盡善盡美,討盡可能多的人喜歡,至少不得罪人。他EQ極高,這是為什么他能當上CEO。

    A象浮在水中的木頭。四面八方來的不同意見象水流,它們的合力會推著木頭飄動,但不是去固定的方向。他領導的公司沒目標,在原地打轉。B放棄了試圖在所有人心中顯得完美的努力。他心中的第一要務,是讓公司成長。B知道如何發(fā)揮長項而讓公司井井有條。至于聊天這種弱項,能回避就回避。B遠強于A。但荒唐的是,大多數(shù)人的本能是向A學習。他們把精力傾注在減少缺點、不犯錯誤上,使自己在別人心中完美。

    當我們還是學生時,我們就被師長教導必須改正缺點才能進步。語文不行補語文,數(shù)學不行補數(shù)學。彌補不足成了生活的中心。專注于改正錯誤的錯誤.畢業(yè)后,這種自我改進的方法不再適用。當人過了一定年紀,絕大多數(shù)性格定型,大腦中的神經回路只有很少改動的空間。成年人對性格缺陷也許只能接受。改正缺點需要巨大能量。而這能量可用于發(fā)揮長處。

    人有瑕疵很正常。所有人都是一分為二的矛盾體。我們必須接受有缺點的自己,才有余力來創(chuàng)造。梵高做不到,一生在痛苦和自卑中掙扎,終于自殺,享年37歲。不滿自身缺點本是上進動力,但如因此喪失自信,內心無法和諧,則適得其反。專注于改錯往往事倍功半。

    在斯坦福商學院,我曾參加一個提高講演能力的培訓。專家告訴我,講演時應掃視全場,不應只盯著一個人;聲音應陰陽頓挫,不能太平和。他們甚至給我設計了行動指南:每講三句就掃視下觀眾;每幾分鐘就改變聲音高低。

    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改錯上。在臺上我象機器人一樣掃視觀眾,控制聲音。結果演講空洞無物。因為和自己自然的講話方式相悖,我筋疲力盡。

    后來意識到,我想說的內容才是我的長項。把這點丟了,僅專注于改正弱項,會讓整個演講失去價值。專注于思想,在形式上自由,這樣才有能打動人的生氣。

    能走多遠不取決于一個人改正多少個缺點,而在于是否最大限度發(fā)揮長處。如果劉翔把所有時間花在學游泳上,那不可能成為跨欄冠軍。

    人不會因為缺點最少而偉大。喬布斯20出頭時騙其合伙人Wozniak說從某客戶僅獲得$750 收入,自己獨吞了$5000。但喬布斯依然偉大。

優(yōu)缺點,陰和陽

    缺點是改正不完的。缺點和優(yōu)點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我們不可能保存所有優(yōu)點而摒棄所有缺點。張飛的勇猛和魯莽并存。假如有某種鎮(zhèn)靜劑能讓張飛脾氣溫和,他很可能同時失去萬夫莫當之勇。張飛不再是張飛。

    人最大的優(yōu)點往往導致他最大的缺點。A的親和力本是個優(yōu)點,但當過于在乎他人,這一性格就變成缺點。這樣的人看似保險,但在更大畫面上卻輸了。他失去了存在的根本價值。

    一位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家告訴我,他觀察到70%以上的創(chuàng)業(yè)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停住了。許多導致他們成功的優(yōu)點反而成了阻礙他們進步的缺點。

    例如。一位創(chuàng)始人善于技術革新。但當公司發(fā)展到要賣產品的階段,他仍專注于往產品中添加各種技術上復雜但不適用的功能,對營銷漠不關心。導致產品問世時間一拖再拖,最后股東們只好請他離開。

    切勿追求在別人心中的完美

許多人追求的并非自己心中的完美,而是 “自己所猜測的在他人眼中的完美”。一個人穿紅衣服好看也舒服,但她猜想別人會認為她穿綠衣服好看,于是穿了又難看又不舒服的綠衣服。

為“所猜測的在他人眼中的完美”而活的人比比皆是。

    我認識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本來沒錢買房,租的房離公司近,條件也好。但他們認為如不買房,朋友們會嘲笑。于是借貸在離上班很遠的較便宜的地方買了個小單元。每天大量時間浪費在路上。也成了房奴。

    他們既沒錢旅游也沒時間讀書。生活枯燥乏味而又面臨壓力。其實周圍的人并不在乎他們是否買房,他們卻為錯覺付出代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別認為自己是宇宙關注的中心。你幸不幸福自己知道,也只有自己負責。 即使有世俗而勢利的人對你有什么看法,何必在乎?你遇到困難時他們在哪里?他們伸出過援手嗎?別為臆想中的公眾而活。你對世界并沒自認為那么重要。

    但有人放棄了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利。他們遇上重大決定時喜歡問別人,有時恨不得問遍所有人再取個均值。事業(yè)中遵循平均意見就不可能杰出;生活中遵循平均意見不可能得到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與眾不同。我們本來就與眾不同。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