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低的現(xiàn)象并非僅在新加坡出現(xiàn),整個中華文化圈(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幾乎都是如此。
據(jù)統(tǒng)計報道,新加坡華人的生育率為1.3,只有當?shù)伛R來人2.4的約一半,雖然目前新加坡華人比例高達70%以上,但照這種趨勢下去,華人在新加坡成為少數(shù)民族只是遲早的事情。
香港生育率只有1.0,是除了上海以外世界最低的生育率,今后的經(jīng)濟可能得靠大陸移民了。
美國和加拿大華人也是一樣,生育率幾乎為所有族裔最低。
當皇帝的生個可以繼承王位的兒子確實很不容易,有很多是因為缺子嗣問題而發(fā)生如“貍貓換太子”這種宮廷悲劇、內亂甚至政變的。……
大家也許早就發(fā)現(xiàn)了,中華文化圈生育率低的現(xiàn)象一般都發(fā)生在當?shù)亍案辉!保ɑ颉案毁F”)的華人人群中,或富裕的大都市。
“富裕”的華人為什么“財” 旺了,“丁”卻衰了?
與此相反,另一個現(xiàn)象就是“越窮越生”。在中國,生活水平較低的農村生育率普遍高于生活水平較高的城市,西北較貧困地區(qū)的生育率高于“富?!钡臇|南沿海。這又是為什么?
對這些問題,有很多的解釋。
“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就是眾多解釋中的一個觀點。人們越是貧窮,對自己的將來越是失落和失望,因此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后人身上,希望通過后代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同時解決自己“老年”的生活保障問題。
有人得出結論,解決計劃生育問題的殺手锏就是解決“養(yǎng)兒防老”的問題。
不可否定,“傳香火”的傳統(tǒng)思想也存在于貧窮人群中,這也是“越窮越生”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命理學中,對這個問題其實早有詮釋,也可以說,其中不乏造化弄人之嫌。
命理學中有一句經(jīng)典名言:“旺財難旺丁,旺丁難旺財”,也就是說,“財、丁”不能兩旺。所謂“丁”指的就是“兒子”。
按命理學觀點,華人“富?!保柏敗蓖鸁o疑,“財旺”則“丁”不旺,因此生育率低。
為什么“財、丁”不能兩旺?
命理學主張平衡,“平衡”則有可能人丁旺盛、財源滾滾、官運亨通、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問題在于這種理想的“平衡”一般很少能達到,或者只能一時動態(tài)的平衡,不能保證長久。要理解“財、丁不能兩旺”的問題,首先得清楚命理理論中,什么是“財”,什么是“丁”?
我克制的對象為“財”,我在克制“財”的過程中勢必消耗自己,因此“財”是一種消耗自己的力量。
克制我的為“兒”(古代只有男人需算財),或叫“丁”,也就是說,“兒子”是克泄自己的力量。
鄉(xiāng)下地方有些俗語,如:“多個兒子多個敵人,多個女兒多個特務(意指把娘家的東西拿到婆家)”。顯然觀點有點偏頗,但這種樸素的總結未嘗沒有它的道理。
無論是“財”還是“丁”,都克耗自己,因此只有自身強大,才能承受“財”、“丁”的克耗。
一般而言,自身都不可能太強(從命理的角度,自身太強叫比劫過旺就沒財了),因而無法同時承受來自“財”和“丁”兩方面的沖擊。
同時,命理理論也指出,“財”與“丁”的關系也非同一般,“財”是生“丁”的,財在生丁的過程中,同樣會消耗自己,“丁”越多,“財”就越受損。
很少看見有兒子多的人發(fā)了大財?shù)模褪恰岸《鄵p財”的道理。在一些電視中,所見達官貴人很多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對不起,古代所謂“丁”單指兒子呵),我認為并非編劇在杜撰。至于皇帝那樣的超級富貴者,生兒生女都肯定難上加難了。
所以,有想得兒子快發(fā)瘋的富貴中人,看了我的帖子,如你認真體味到心里了,要達目的也非難事啊,不就舍與得的平衡關系么?不信你找到不才我開悟則個,保證你心想事成。
信手涂鴉,權作拋磚引玉,供同好教正。
趙易 2010-1
(本文屬上海風水起名ceoua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