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志心朝禮,一語石破天驚
孫悟空為訪道學仙,在南瞻部洲,無緣得遇。串長城,游小縣有八九年功夫,后來飄過西洋大海,來到西牛賀州地界,遇到一個打柴之人,指引他去靈臺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拜訪須菩提祖師,祖師為他取了姓名,也是法名,從而使他成了真正有名有姓的人。
這里,人的概念是隨自身文明的程度的提高——即本身所具有的文明因子的增長而逐步確立的。一般說來,以原始人為起點,人的文明程度越高,道德覺悟越高,就越趨近于自由的人,也即現代人和將來人,將來人是新人類,是有著高度文明和覺悟的真正的自由人。這里,原始的人、現代的人和將來的人的含義是不相同的。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繼續(xù)。這樣解釋,指明了人類發(fā)展方向的向上性,既有益于和諧社會和現代文明的建設,又有益于提高人的整體素質。這便是《西游記》給我們的深層啟示。
細讀這段故事,還可以發(fā)現孫悟空在參仙訪道過程中,其身上的文明因子越來越多。比如,見人施禮,遇上樵夫,“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闭f話很有禮貌。后來,聽樵夫介紹 了自己的情況,猴王道:“據你說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報。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去拜訪去也”,完全是一種祈求和討好的口氣,深得現代文明交際語言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