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講堂
(3)八觀辨才分真?zhèn)?/p>
識人辨才對于成就事業(yè),對于成才都有重要意義。<<辨經(jīng).卷九.八觀》就如何通過觀察識才辨能的論述,對今人也具有借鑒價值。
“八觀者:一曰,觀其奪救,以明間雜;二曰,觀其感變,以審常度;三曰,觀其志質(zhì),以知其名;四曰,觀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觀其愛敬,以知通塞;六曰,觀其情機,以辨恕惑;七曰,觀其所短,以知所長;八曰,觀其聰明,以知所達。”意思是說,八觀,一是觀察一個人對爭取事業(yè)成功和救濟民眾的態(tài)度,可以明辨他為善是否恒久;二是觀察一個人感情的變化和反應(yīng),以了解他的為人;三是觀察一個人的志向和本質(zhì),以考察他是否名副其實;四是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表現(xiàn),用來辨識他的作為是否似是而非;五是通過觀察一個人情緒欲望,分辨他是否容易寬以待人還是容易迷惑;七是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短處,來認識他的長處;八是通過一個人是否聰明,來分析他在哪方面能夠通達。
這種觀察方法體現(xiàn)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實及虛的特點,易于把握,易于操作。例如,根據(jù)第一種方法,如果看到一個人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事業(yè)成功,有很強的敬業(yè)精神,并且善于救濟民眾,幫助他人,那么,就可以肯定,這個人有仁愛善良之心,而且能夠長久堅持。這里,敬業(yè)、救助是實,是行為,仁愛善良是虛,是通過敬業(yè)、救助的具體行為來體現(xiàn)的。又如其二,感情或情感的變化是表,為人的本性是里。喜怒無常、蠻橫無理往往是因為嫉妒疑惑,假意迎合、相互炫耀肯定是虛偽,善于追究微理,明察秋毫則是睿智。這些表面的征象可以從其言語、神色或舉止行為上觀察感受得到,進而也就洞察到他的本性了。第三所說的志向和品質(zhì)是此,其名聲是彼。一個人的志向和品質(zhì)直接影響著他的名聲。這是因為志向是行動的指南,品質(zhì)是形象的光澤,行為、形象的優(yōu)劣決定名聲的好壞。志向遠大,憂國憂民,就會獲得仁人志士之名;氣質(zhì)清峻,體力勁健,就會獲得英氣強健之名。一個人有時兼有許多好名聲,這是他具備了多方面的優(yōu)良品德。也有名不副實的情況,那就是遇上了欺世盜名的偽君子。第四種情況是對似是而非的辨別。似是而非可以從一個人的經(jīng)歷中看出。有的人表面順從,看似忠誠,其實往往陽奉陰違;有的好加詰難、似乎善于觀察,其實只能增加麻煩;有的人銳意進取,看似精誠,其實不能持久;有的人輕易承諾,看似重義氣,其實很難實踐,不守信用;有的經(jīng)常變化做法,好象很有實力,其實并無效果。相反,也有似非而是的情況,大忠似奸,大奸似忠,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屬于這一類。由此可以體味到辨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將一個個的情況綜合起來研究,有了理論依據(jù),也就容易了。毛澤東曾說,“要認真考察干部,不僅要看干部的一時一事,而且還應(yīng)看他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歷史?!边@講的也是辨才方法。
總之,文中所說的八種方法,各有角度,各有側(cè)重,都是為了辨別人才。有心的人只要認真揣摩,定會受益無窮。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辨別人才不僅只是這八種方法,各類人才的稟性一般來說也不是那么單一,而往往是一種復(fù)雜的結(jié)合體,所以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此,三國時諸葛亮的《知人性篇》、《逐惡篇》很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