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仲昭川老師上篇內容:
需求的差異化,導致市場急劇細分,大量失去穩(wěn)定關系的品牌,又變成另一個信仰、又變成第二輪投資。
這是短命的艱難。
口碑就不同了。
口碑,來自輿論。而輿論來自注意力、影響力、公信力。
但歸根結底,真正的口碑來自消費者。
所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口碑的力量在迅速崛起。
同樣有三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口碑是免費的。
消費者不一定是忠實的,也沒必要對誰忠實。
但消費者對自己很忠實。一旦享受了好的產品或服務,心里一定舒服。雖然沒有人雇他當水軍,但他稍不留神就會說漏嘴,尤其在面對親友的時候。
說漏嘴的人多起來,口碑就產生了。
口碑傳到網(wǎng)上,免費擴散就自動開始。
老干媽的誤打誤撞,其實并不奇怪,就是這么來的。
第二個原因:口碑是暫時的。
口碑不需要曠日持久地維護,有就有了,沒就沒了,無所謂。通常沒必要多花心思。
現(xiàn)在沒有任何人在網(wǎng)上奔走相告:啊,老干媽真好吃??!
可這并不影響老干媽的品牌。老干媽不再是口碑。
第三個原因:口碑是流傳的。
再過幾百年,大家還將記得王致和臭豆腐。即便可能因為環(huán)保和養(yǎng)生,法律禁止生產和食用臭豆腐。
你當然可以說王致和臭豆腐是個品牌,但是實際上它不是。就連王致和自己都不會承認。
品牌大多是故意打造出來的??诒蠖嗍菬o意流傳出來的。
正如王致和無意做出了臭豆腐,大家無意發(fā)現(xiàn)臭豆腐臭的香極了。
王致和早就不在了,臭豆腐以后也可能不在。
但臭豆腐的口碑呢?有道是:臭豆腐恒久遠,臭香味永流傳。
嗯,臭香臭香的。
在教科書里,品牌和口碑是親兄弟,甚至很多人干脆把它們當成一回事。
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怎么全變了呢?
其實沒變。品牌和口碑的割裂,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一種差異化,也是市場的一種量子化。
品牌終歸是一種恒定的官方認證,品牌終究是來自于企業(yè)的一種自我標識。
而且,品牌背后還有商標等一系列的品牌資產,這些資產也都可以有專業(yè)認證。
雖然品牌也有假冒,但如果你進了茅臺酒廠,那你就盡情喝吧。
即便海爾洗衣機出了事故,但品牌價值的變化,卻可忽略不計。
口碑完全不同,口碑說變就變。
而且口碑極有可能一天三變,因為有三個意見領袖分別給出了差評、中評和好評。
口碑終究是民間的,不需要認證。你怎么認證口碑呢?
你進了一家有網(wǎng)絡口碑的餃子館,卻吃的不香,因為有口味的不同、因為有水軍、因為有假口碑。
即便你貼張標簽“葛優(yōu)專供”,口碑對應的資產怎么評估、怎么認證?
口碑的量化評估,是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里“信譽眾籌”的概念。屬于另外一個范疇。
通過以上的分析,品牌和口碑再次向我們揭示了二律背反的普遍規(guī)律。
其實二律背反哪里是什么深奧的哲學發(fā)現(xiàn),不就是太極圖里那兩條魚嗎?
品牌和口碑,恰恰也是那兩條魚。
一黑一白,一正一反。黑魚頭上有個白洞,白魚頭上有個黑洞。這是魚的眼睛嗎?
有個簡單的辦法:如果做成本推演,黑的代表成本。那么那條黑魚代表品牌。
只不過,當太極圖轉動時,品牌和口碑的位置便開始循環(huán)互換。
當太極圖快速轉動時,我們分不清哪個是品牌,哪個是口碑。太極圖變成了黑洞。
吞噬成本投入的黑洞。
品牌和口碑,都應該屬于好企業(yè)、好老板。
發(fā)現(xiàn)黑洞、繞開黑洞,是他們的出路。
(以上來自中華講師網(wǎng)仲昭川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