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有理想的好企業(yè)、好老板,都死在對品牌的追求上。
假如品牌這玩意真的有這么大殺傷力,幫咱們毀掉一些假冒偽劣,該多好。
可惜,壞企業(yè)、壞老板根本不做品牌。
不夸張:對品牌的追求,加速了中國企業(yè)的逆淘汰。
有三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品牌是一種信仰。
品牌是文明的產物。既是一種社會信仰,也是一種商業(yè)信仰。
當信仰缺失、信仰混亂時,品牌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第二個原因:品牌是一種投資。
創(chuàng)造品牌的一切過程,都是增加成本的過程。
只有當品牌在市場上真正確立,才會產生附加值,才會賣的多、賣得貴、賣得久。
但這對中國企業(yè)而言,是個葉公好龍的故事。這個故事雖有千變萬化的版本,結局卻大同小異。
哇哈哈這樣的特例,什么問題也說明不了。不過,老干媽還真是個誤打誤撞的異數(shù),老太太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卻把產品賣到全世界。
但無論如何:品牌的滋味,誰做誰知道。
不信,就去問問哇哈哈老頭和老干媽老太太。
第三個原因:品牌是一種關系。
品牌定義是什么?教科書里有上百種說法。
事實上,品牌什么都不是,用不著故弄玄虛,品牌就是個LOGO,就是個詞匯。
難道這不是常識嗎,難道你不這么認為?
只不過,品牌的背后,確實隱含著與跟消費者之間的穩(wěn)定關系。
在贏家通吃的互聯(lián)網時代,這種穩(wěn)定關系被集中起來,落在贏家手里。
更多的品牌,自動消失了。
(以上為仲昭川講師著作節(jié)選,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