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華,張運華講師,張運華聯(lián)系方式,張運華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5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張運華:佛心慧語一
2016-01-20 14535
◆誑妄之人,常常無故樹立敵人。
 
◆世間一切乃眾緣合和,眾力所成,非獨一人所能,是故當懷感恩之心。
 
◆失意,治之以忍;快意,治之以淡。常令心無增減,是名入道之人。
 
◆寡言養(yǎng)氣,寡事養(yǎng)神,寡思養(yǎng)精,寡念養(yǎng)性。
 
◆容人之過,卻非順人之非;若以順非為有容,世亦有賴有君子。
 
◆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
 
◆在競爭的生活中,放下得失。好壞成敗終將過去,以平淡之心來生活。
 
◆我們要能夠承擔別人的苦,原諒別人,為別人的立場想,那么你好心的建議才會有效。
 
◆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事實),不如去接受它,這叫認命。
 
◆惡魔的領土是欲、黑暗、爭執(zhí)、劍、血、戰(zhàn)斗。也是嫉、妒、憎、欺、諂、諛、隱秘與毀謗。
 
◆佛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記憶是意識的殘影。切莫造成包袱。
 
◆人生是在不斷與自己戰(zhàn)斗的連續(xù)劇。
 
◆妄想是生命無謂的浪費。
 
◆人能逃過法律制裁,不可能逃過因果業(yè)力。
 
◆能學著不干擾別人,他就能心無恐懼地和平生活。
 
◆想到對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邊跑。
 
◆心靈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貧窮。
 
◆任勞易,任怨難。
 
◆勸告別人時,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內(nèi)心能不受欲望的沖激與勾引,煩惱自然減少。
 
◆?!獊碜砸活w懂得布施的心。
 
◆當別人真正需要你幫忙時,應當不吝的伸出你的手。
 
◆大部分的人,迷于肉體的美好,即無法看見其結果所引起的災害。
 
◆不洗澡,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尊貴是來自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徑步窄處,須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須留三分與人嘗。
 
◆佛法是一種解脫束縛的教育。
 
◆要聽兩種人的話: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經(jīng)驗的人。
 
◆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動力。行動是生命的展現(xiàn)。
 
◆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是否相同,即知他是否真心的。
 
◆不要去猜測他人的想法,若無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沒有大智慧的直觀,而說的客觀,也是一種主觀。
 
◆一個人不能夠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就會被環(huán)境所創(chuàng)造。
 
◆真正失敗的人就是向環(huán)境屈服的人。
 
◆人生的真理是隱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待有余而后濟人,必無濟人之日;待有余而后讀書,必無讀書之時。
 
◆寧過于君子,勿失于小人。過于君子,其為怨淺;失于小人,其為禍深。
 
◆智慧雖然無形,郤能豐富你的生命。
 
◆當你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時,正在想什么時,那你就知道什么叫做‘道’了。
 
◆風來疏竹,風去竹不留聲;雁過寒潭,雁去潭不留影。
 
◆‘身’為苦本,‘我’為罪孽。
 
◆人隨處作主,就會立處皆真。
 
◆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則少悔。
 
◆讓淚水來告訴你世間的真相。
 
◆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沒有誠意學習某件事的人是永遠學不會的。
 
◆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既能享受到生活之真正樂趣。
 
◆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當你懂得關心你周遭的人事物時,別人也同樣的會給與回報。
 
◆你一天中曾踏實地活過一小時嗎?
 
◆佛陀說:‘布施給我的功德等于布施給乞丐中之下賤者。’
 
◆當你對自己誠實時,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騙得了你。
 
◆‘禪’就是活在現(xiàn)前這一剎那,不前瞻亦不后顧。
 
◆用傷害別人,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美麗的花果,是由好的種子產(chǎn)生的。
 
◆掌握小的現(xiàn)實,不如掌握大的真實。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謀之。
 
◆虛己下問,是第一有益事,當不恥下問。
 
◆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后仍要歸于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無常才是人生的常理。
 
◆智慧從內(nèi)心深刻地體悟而得,聰明從知識的累積而得。
 
◆艱困的環(huán)境使人成長、成熟,從艱困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更能體諒別人。
 
◆時光滅處命光微,到眼繁華轉眼非。莫在險途貪五欲,彌陀日夜望兒歸。
 
◆每個人與社會、國家,整個世界皆息息相關,因此,不應輕視自己的力量。
 
◆將你的生命投資于別人身上時,你就不再只是一個人了。
 
◆世間人所謂的‘愛’,在‘永恒’的辭典里找不到。
 
◆‘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順眼?!鹦摹?,叫你看什么都要順眼。
 
◆佛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因為他恢復了原態(tài)。
 
◆把鹽叫成糖,鹽也不會變甜的。人不從內(nèi)在改變自己,別人再多的贊美也是徒然。
 
◆欲望永遠無法獲得滿足。因為欲望的繁殖力很強。
 
◆人睡著了,夢境就真實不虛;人不覺醒,世俗瑣事也成真。
 
◆欺世瞞人都易,惟有自己良心最難。
 
◆傷害別人的人,必受果報。
 
◆于虛妄處,強加分別執(zhí)著——即是業(yè)障。
 
◆世間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惜福,一針一草,當思來處不易。
 
◆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勤儉惜福。
 
◆不耕種哪有收獲呢?如果不懂得布施,將來就沒希望可言。
 
◆當你請不起人家吃水梨,就改請果汁;沒有果汁就沏茶,甚至于白開水。不然就和顏悅色,洗耳恭聽。
 
◆當你貧窮時,那就用身體去布施,如掃地、灑水、搬東西。這也是一種布施。
 
◆人貴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強,勿依賴人,勿強求人,他人無論親疏,一切皆不可靠。
 
◆如堅固的巖石不為風所搖動,賢人被誹謗或稱贊都不動心。
 
◆如木工調(diào)直木,弓師矯正箭直,造溝者疏導水,賢人調(diào)御心。
 
◆聞惡,不可即嗔,恐為讒夫泄忿;聞善,不可即親,恐惹奸人近身。
 
◆人于橫逆來時,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覺怒情躁氣,渙然冰消。
 
◆念自己有幾個不是,即我之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即人之氣亦平。
 
◆責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責人者,實以長己之惡。
 
◆放逸的人雖有生命,卻也等于是死的。
 
◆人并非生而貴,而是因其工作而貴。
 
◆內(nèi)心充滿嫉妒或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容貌端正的人。
 
◆心如虛空,包容一切,方能遠離對立的觀念。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亦是無形的布施。
 
◆凡事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意。
 
◆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
 
◆暴怒、焦慮、淫欲、仇怨、嫉妒等都是苦的泉源。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態(tài)度處事,日子會好過些。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猛獸不可畏,惡友不可不畏。因猛獸只破身,而惡友則破心。
 
◆對于指示過失、譴責惡行、指責缺點的人,應如告之寶藏的人般,敬仰侍奉。
 
◆聽言尚察。能察,自能知;能知,自能擇。是非了然,則不致聽受讒言。
 
◆古云:‘世間欲免刀兵劫,除非眾生不殺生?!?br /> 
◆佛云:‘身為眾苦之本’。
 
◆百歲光陰能幾何?勸君及早念彌陀。莫貪五濁娑婆界,極樂蓮邦勝得多。
 
◆奉勸諸賢及早修,光陰似箭去難留,寒來暑往催人老,不覺青年白了頭。
 
◆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勸君遠離殺業(yè),切莫殺生招苦報。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后空持手一只。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
黃金不是千年業(yè),紅日能消兩鬢霜。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舉世盡從忙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
 
◆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皇上為一國之君,但是腳跟所站立的,也不過尺寸之地而已。
 
◆‘遠離罪惡’的味,‘寂靜’的味,‘法悅’的味,嘗到此味的人,并無恐怖。
 
◆如鐵之銹,生自鐵而腐蝕鐵,惡出自人而侵蝕人。
 
◆當死亡來臨時,你所面對的,是一生所造邪惡的負擔。
 
◆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
 
◆凡事心懷感恩,而不自贊己功。
 
◆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災樂禍。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貪戀物欲。
 
◆對已成事實的事情,不必勉強挽留,一顆腐爛的果子,即使你摘得到,吃到嘴中也會變味。
 
◆君子慎獨,惡小莫為,閻王雖惡,難收無過之人。
 
◆內(nèi)心的煩惱,必須由心地去解決,別人一點也幫不上忙。
 
◆別人教的方法再好,還得你肯放得下煩惱才能受益。
 
◆人不求,自然直。
 
◆人情變化無常,世路崎嶇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對入世的事,才能解脫自在。
 
◆體悟每天都是生命最好的一刻,才能算是了解人生的人。
 
◆布施時,心不恭敬,猶如沙漠種植農(nóng)作物,得不到豐碩的果實。
 
◆世間無常,諸行非久,雖在世間常離世間,只住世間地,不染世間情。
 
◆世間的快樂皆有其負擔,唯有從內(nèi)心超越愛恨,揚棄得失的觀念而獲得快樂。這種快樂是沒有負擔的。
 
◆生活失去了安詳,生命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捺,此皆學問得力處。
 
◆一時的快樂,也許會造成長久的痛苦,小心行事。
 
◆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心之分別,能引諸業(yè),聰明不能敵業(yè)力,富貴豈可免輪回。
 
◆金制的馬銜,并不能使馬更優(yōu)秀。
 
◆菩薩見他人得利,不生忌心,常生歡喜,如是己亦得樂。
 
◆一枚硬幣,放在眼睛前面,就遮住了所有的陽光。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世間事,無不成于慈忍,敗于忿躁。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多多鼓勵,必定勝于大大責備。
 
◆因果是,下雨天不帶傘,就一定會淋到雨。
 
◆愚癡之人,不知勤勉努力,只想求得好結果。
 
◆報復的心常追隨著災禍。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不納智者之忠告,猶如大海小舟,失去方向。
 
◆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才能得到自在。
 
◆‘放下,自在’,說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高尚的布施,不在于財物的多寡,而在于高尚的布施心。
 
◆佛說:‘人應當自作歸依,還有誰可以作他的皈依呢?’
 
◆人類的解脫全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并非順從神的旨意,而得到解脫以為酬庸。
 
◆僅僅說一聲‘我相信’,并不能表示就擁有了真理。
 
◆做人就要敦倫盡分地活在責任、義務中。
 
◆以平等心,過著沒有欣厭取舍,沒有禍福得失的生活。
 
◆權勢等同枷鎖,富貴有若浮云。
 
◆踏進罪惡的同時,就是走向毀滅。
 
◆心是一切法的根本,他如工畫師一般,能畫出世間百態(tài)。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行善得樂,為惡得苦。
 
◆正念就是沒有執(zhí)著和一塵不染的清凈心。
 
◆胸量大,虛空裝得,心胸窄,自己容不下。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
 
◆為學如初,成就有余。
 
◆沉默是金,你若不開口,閻王老子也拿你沒辦法。
 
◆求福莫過于齋戒布施。求壽莫過于不殺放生。求慧莫過于廣學多聞。求安莫過于省禁是非。
 
◆凡事心存寬恕,而不吹毛求疵。
 
◆見人得利益起隨喜同樂心而不眼紅。
 
◆不可勢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
 
◆常贊美別人的長處,不背后說人的過錯。
 
◆‘格物’就是除去五欲,六塵的享受。
 
◆海之所以大,在于它是所有河流的最低處。
 
◆妄語是一切惡業(yè)的根本。
 
◆人應舍利己之心,努力于助人。猶如從一把火炬點燃幾千人的火炬,其火炬依舊不變,幸福不論分給多少人,亦不會減少。
 
◆貪求愛欲而不知足者,如舉著火炬,逆風而行。當然會燒到自己的手和身體。
 
◆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塵,人生在歷史上只是一剎那。在短暫的時間中,應好好體會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陰花在競長短、爭雌雄。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愚者求師之過,智者從師之長。
 
◆圣人賢明于克念作圣,凡夫則是妄念作凡。
 
(四)自在篇
 
◆參禪何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心無物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眾生陷淤的心靈,使眾生離苦得樂。
 
◆佛陀的偉大在使人從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徹底的救度、解脫。
 
◆人要活在無罪一身輕,活在光明喜悅之中。
 
◆佛法不是純理論,而是要切切實實的去做,才會相應。
 
◆貪愛能令人無惡不作。
 
◆千供養(yǎng)、萬供養(yǎng)、臉上無嗔真供養(yǎng)。
 
◆人由憎恨產(chǎn)生報復,但事后卻很后悔。
 
◆時常反省及檢點自己的心念,語言行為即可減少貪欲。
 
◆真理并不需要標簽,有了標簽只是獨立了解真理的障礙
 
◆只要是好藥,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藥方是誰配的,藥是哪里來的。
 
◆佛說:‘凡執(zhí)著某一見解,而藐視其他見解為卑劣,智者叫他做纏縛。’
 
◆戰(zhàn)勝欲望才能稱為自由人。
 
◆今日應做的事不延至明日,而確實完成,才是過好一日之道。
 
◆不后悔過去,不渴望未來,不自尋煩惱,把握現(xiàn)在腳踏實地,則身心健康。
 
◆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
 
◆掌握生活中的每一個動點,即能掌握你的人生。
 
◆今夜睡著,明朝仍醒來,怎說死后便一了百了呢?
 
◆淡泊平懷,便是人生真味。
 
◆無知為貧窮之母,罪惡之源。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憎恨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憎恨使親友遠離。
 
◆不沉緬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
 
◆世界間有三種人:
像刻在巖石上的字似的人——常常生氣其怒氣有如刻的字,長久不失。
像寫在砂上的字似的人——雖常常生氣其怒氣像寫在砂上的字很快就會消失。
像寫在水上的字似的人——即使聽到他人的惡口,不愉快的言語,亦不放在心里,和和氣氣,如同在水上寫字即流失般。哪種人快活,自在?
 
◆作惡不滅,前世有余德,德盡必滅,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盡必昌。
 
◆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是感性與理性升華到最高點。
 
◆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為人執(zhí)取,負在背上用的。
 
◆愚蠢的人,既冥索未來又追悔過去,就像碧綠的蘆葦在驕陽中被割斷一般,一下子枯萎了。
 
◆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
 
◆真正限制妨礙,埋沒自己的,永遠只會是你自己。
 
◆人要拓展心胸包容一切,不與一切對立。
 
◆最偉大的事業(yè),最需要堅定的心力,急,只會退步;執(zhí),只會錯誤。
 
◆每一項罪惡,對犯罪者本身的傷害大于受害者太多了。
 
◆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沒有更高級的生靈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運。
 
◆工作必須自己去做,因為圣人只能教我們該走的路罷了。
 
◆佛陀舍棄有限,故贏得了生命的永恒。放下有限,才能贏得無限。
 
◆強迫自己去相信與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更非睿智。
 
◆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
 
◆凡事,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心污濁,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凈,其道平坦,因而安樂。
 
◆以污染心說話、身行,則苦就跟隨其人,如車跟隨挽車的牛一樣。
 
◆若以善心說話、身行,則安樂隨著其人,猶如影隨形一般。
 
◆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千古文章源于高妙德行,所以有德者必有言。
 
◆學圣學賢,無所謂過早過晚老少之別,但能一念覺悟,眾生即佛。
 
◆‘千丈之堤,毀于一蟻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敗的啟端。
 
◆上蒼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安排,對第一個人都是一樣。
 
◆經(jīng)過痛苦的洗禮,人往往更懂得謙讓學習,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能領悟幸福與人生的真諦。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有多少。
 
◆痛苦的回憶,不知悔改,即是愚癡。
 
◆要知道,小的過錯并不傷及大的善行種源,就如一粒鹽只能改變少量水的味道,但卻不能改變恒河水的味道。
 
◆貪欲時時常會令人表現(xiàn)愚癡的行為。
 
◆貪欲如口渴喝了咸水。
 
◆貪欲其實很苦惱,凡夫迷惑顛倒誤以為樂,智者深見其苦。
 
◆稠人廣眾之中,不可極口議論,非惟惹禍,抑亦傷人。
 
◆論人之過,當原其心,不可徒泥于跡,取人之善,惟據(jù)其跡,不必深求其心。
 
◆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不是天氣熱,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順,是內(nèi)心矛盾。
 
◆眼睛別老是睜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后哪一樣是你的。
 
◆‘無我’才能如實了知,諸事本末,‘無我’方能確保不曲解人意。
 
◆要知道,食物就像藥物,都是在情欲與貪欲之外,它并不是為了力量,也不為夸耀,或心智的擴充,它只是為支持你的身軀。
 
◆安分守己,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處世,及修行的根本。
 
◆人若淪為欲望的奴隸,便會喪失心靈的寧靜。
 
◆我執(zhí)薄者煩惱少,悟境深者喜悅多。
 
◆連自己都不認識,說要了解別人,那是謊言。
 
◆處世忌多言,學法亦然。
 
◆世間真如夢,財寶亦如幻;如同畫中的高低,雖可見但并非實有。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顏料畫虛空,不顯其色,枯草之火炬,不能燒干大河水,摩擦柔軟皮,不能發(fā)出沙沙聲。任何言語于我心,我心亦如是。
 
◆愛護身邊物,惜緣常知足。
 
◆莫為小事頓足,而不為大事沖刺。
 
◆善待你的敵人,敵人當自消滅。
 
◆所謂的戒就是‘凡是怕別人知道的事斷然不做,凡是不可做的事斷然不想?!?br /> 
◆多一分心力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煩惱,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縛不了他。
 
◆當你灼然徹見生命的屬性時,同時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覺醒了。
 
 
◆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辯,沮喪與昏沉,眷戀,以及猶豫不定。要知道這五種情緒是大盜賊,他們盜取了你無限的增上財富。
 
◆‘無所著’是,得到一千萬,還是一覺到天明。
 
◆無你我相是,事情成功便喜悅、功勞屬誰無所謂。
 
◆悟時,如觀掌中珠。
 
◆對于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某一思想的來源是無足輕重的。要緊的是真正地了知和徹見真理。
 
◆富潤屋,德潤身。
 
◆江上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莫只見別人眼中的小草。而未見自己眼中的木梁。
 
◆寶石從地而生,德從善而現(xiàn)。智慧從清凈心而具足。
 
◆養(yǎng)牛的人,放牛吃草,并不放松看守牛群的行蹤,而注意其所在。人的心,更應隨時守之不致迷失行蹤。
 
◆面對惡言惡語,當觀這也是逆增上緣。
 
◆不是閑人,閑不得,是閑人,非等閑人。
 
◆為了代價而努力,往往會失敗。
 
◆一切眾生,禍從口出,惡語傷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話到口邊留半句,則是積口德也。
 
◆氣惱他家富貴,暢快人有災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壞了心腸。
 
◆大地生長萬物,哺育它的兒女,無需殺戮,便可充饑解渴。
 
◆大地的兒女,卻將餐桌變成一個祭壇,在刀叉匙筷間,咀嚼他們的貪婪、殘忍和仇怨。
 
◆有了虛假的自我意識,必然就會萌生虛榮心。
 
◆因果感應,如回應聲,如影隨行。
 
◆佛是真理的發(fā)現(xiàn)者,不是創(chuàng)造者。
 
◆想獲得心靈的解脫,要能不為物牽。
 
◆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
 
◆心垢由反省而知,由懺悔而除。
 
◆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歇即是菩提,悟即自在。
 
◆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么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shù)帶回自受自污。
 
◆美的極致就是‘安詳’。
 
◆懂得生活的人,連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
 
◆真的沒有人束縛住你。
 
◆不要怕犯錯,因為當你老時,這就叫經(jīng)驗。
 
◆戒是大醫(yī)王,明示病人何者是毒,不可誤食!
 
◆戒是明眼人為盲人設護障,免墜崖谷。
 
◆如是因如是果,佛家沒有原罪觀念,你若不怕人殺你,無妨殺人。
 
◆信用能使敵人低頭。
 
◆生長于高巖之孤蘭,仍能散發(fā)稀有之馥郁香氣。
 
◆越難鍛煉的鐵,價值也較高。
 
◆收獲必先耕耘、成功須靠努力,付出才能獲得,貢獻才受尊重。
 
◆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樣,時時不忘制心、息妄。
 
◆修行要有耐性,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為山九仞,必從一簣而來。
 
◆法的修行落實在‘觀心’,觀心的始終訣要在‘念念自知,念念自覺?!?br /> 
◆多做正確的思考,自然不妄下斷言,所謂:‘多看則不偏,多聽則不邪?!?br /> 
◆少年大病,第一怕氣高。
 
◆罪大惡極,莫過口業(yè)。
 
◆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
 
◆‘無知’,是無形的致命癌。
 
◆錯誤不一定是罪惡,如果錯誤就是罪惡,那么‘成功者’便是滿身罪惡的累積。
 
◆火車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換人,太平間也是抬進抬出,不知道哪 一天要輪到‘我’。
 
◆智者應能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人無志,猶如小舟無帆,不利遠行。
 
◆真實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
 
◆莊子曰:至人用心如鏡。
 
◆事如春夢了無痕。
 
◆勞動是收獲必然的付出。
 
◆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范圍就大,每一個人都喜歡跟他在一起。
 
◆慳貪的人沒有福氣,也沒有人緣。
 
◆‘不計較’是積極而不是消極。
 
◆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不學習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
 
◆貪睡眠、愛閑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原因。
 
◆如果有人告訴你:‘據(jù)說……。’‘據(jù)說’兩字,就有一半不是事實。
 
◆不得因他說,棄舍于親友,若聞他語時,當須善觀察。切莫聽片面之詞,智者善護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它的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它生活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利人之善為‘真善’,利己之善為‘假善’。
 
◆貧而好施,功倍于富,貴而好聚,惡倍于貧。
 
◆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死亡不可怕,懼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
 
◆與其做詩,不如種田。與共空說,不如行動。
 
◆嘉言沒有行為相隨,就像風吹河邊蘆葦。
 
◆好言難得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會一種負擔。
 
◆最好的醫(yī)生應該是自己。
 
◆當你大便通暢的時候,心情會很好。
 
◆疲勞是最舒適的枕頭,努力工作吧!
 
◆我們要做‘習慣’的主人,不要做‘習慣’的仆人。
 
◆所謂民主,應該是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
 
◆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樹正哪怕日影斜。
 
◆財者陷身之阱,色者戕身之斧,酒者毒腸之藥。
 
◆沒有平地,顯不出高山來。
 
◆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
 
◆任他雪山高萬丈,太陽一出化長江。任他愚癡煩惱長,智慧一顯天地寬。
 
◆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煞人。
 
◆‘忍辱’,是圣人共同的商標。
 
◆不怕千日密,只怕一時疏。
 
◆微笑,等于室內(nèi)的燈光。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煩惱呢?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先吃飯,再談道理。
 
◆法輪未轉,食輪先轉。
 
◆一顆蛀牙,臭死大嘴巴。
 
◆一條又長又好的鏈子,中間壞了一個小環(huán),就不能佩帶。
 
◆花樣越多,越顯出一個人的淺薄,如同水流,只在淺灘上才水花四濺。
 
◆不要說出真相,有時候是一種義務。
 
◆求知有兩種,一種是‘學生’,學習如何求生存,一種是‘學死’,學習如何不畏懼死亡。
 
◆科學帶給我們方便,也讓我們飽受痛苦,如:戰(zhàn)爭、污染、社會大亂。
 
◆現(xiàn)代人的名言:‘誰怕誰?’
 
◆愈能自覺到自己渺小的人,愈能欣賞別人的偉大。
 
◆每只手,皆有兩面,人各有見,見見不同。
 
◆多用心聽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的看法。
 
◆走出痛苦的死巷,快樂就在轉角處。
 
◆善意的謊言,卻留有疤痕。
 
◆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嗎?
 
◆人類的沉著,有時候不如一只蜘蛛的鎮(zhèn)定。
 
◆有人說:‘歷史是一部不負責任的爛帳?!?br /> 
◆與其事后懊悔,為什么不事先謹慎。
 
◆智慧就是力量。
 
◆貪色不顧病,斗氣不顧命。
 
◆他非我不非,我非即有過。
 
◆洋房、名車、不代表幸福。
 
◆力能折人于一時,德可服人于一世。
 
◆靠無理、僥幸而成功,必以悲劇來結束。
 
◆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后你是話的仆人。
 
◆金錢買得到書本,卻買不到智慧。金錢買得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
 
◆凡夫希冀平安無事,圣者勇于解決困難。
 
◆平凡是生命真實的面貌。
 
◆學習不被任何報導、傳統(tǒng)、流言所左右。
 
◆不要輕易的就說‘是’或‘好’。除非你確定或知可行。
 
◆不‘留戀’則心無掛礙。
 
◆我們的肉體是個緣生之舟。
 
◆徹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徹底認識了永恒的自己。
 
◆保持秒秒安詳,是一種高級的觀念。
 
◆人因為眼見,耳聞,迷惑于假像,活在錯誤中,才不斷的滋生煩惱。
 
◆只要盡自己所能,即是完成了‘責任’。
 
◆從不灰心,是成功人的金字招牌。
 
◆創(chuàng)造機會是勇者,等待機會是愚者。
 
◆智者求‘真’不求‘似’。
 
◆節(jié)約就是收入。
 
◆活乞丐與死皇帝,你選擇哪一個?
 
◆能逼出你內(nèi)在無限潛能的人,叫做明師現(xiàn)前。
 
◆有用之人,就有所不用,無用之人,就無所不用。
 
◆不要置人于死地,要留一條生路讓人走。
 
◆逆境使心智成熟,勞動使身軀成熟。
 
◆順境不一定是好,逆境不一定不好。
 
◆用慈悲心及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制服自己的人,便得自由,也是作自己的主人。
 
◆世界上有天才,但是他下的苦工比別人深。
 
◆善巧的手藝,黃金滾滾而來。
 
◆事物雖渺小,有時會影響到全部一生。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養(yǎng)子不教如養(yǎng)豺虎。
 
◆為人臣止于忠,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即是做人分際。
 
◆心靈不能統(tǒng)一,精神即成分裂,什么都會反應過度,造成負擔。
 
◆反省是認知自己的不二法門。
 
◆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享受,工作就會給你帶來智慧、成就和榮譽。
 
◆嫉妒是心中的戈矛,可以害己亦可傷心,這是一種危險的心理病,治療這種心病,佛門有個妙方叫做‘隨喜功德’。
 
◆驕傲與偏見,好像雙面刀片,面面都能傷人。
 
◆謙虛是圣人的本來面目。
 
◆虛榮是心靈的腫瘤。
 
◆感情,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有人至死還在執(zhí)著。
 
◆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
 
 
◆互逞權勢,如螞蟻之群聚腥膻,如蚊蠅之競吮腐穢。
 
◆‘過’莫大于縱己之欲。‘惡’莫大于言人之非。‘病’莫大于不知己之失。
 
◆‘淡泊’‘老實’,是一種極高深的人生境界。
 
◆永遠別浪費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br /> 
◆活出你真正的生命來,否則生命即失去意義。
 
◆只有智慧的耳朵,才能聽出超越的真理出來。
 
◆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
 
◆嫉妒不是女人的專利品。
 
◆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旁邊的人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后也是兩手空空?!?br /> 
◆追求聲名,不如先正心術。
 
◆為善游君子之城,作惡入小人之鄉(xiāng)。
 
◆交一個讀破萬卷書的邪士,不如交一個不識一字的端人。
 
◆小人口如蜜,轉眼若仇人。
 
◆語言尖酸,終身薄福之人。
 
◆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征。
 
◆轉怒為恕,為慈悲之人。
 
◆傲眾被眾棄,對立變孤立。
 
◆愿作聾啞少煩惱,自譬殘廢不闖禍。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深水緩流,淺水急暴。
 
◆萬法本閑,庸人自擾。
 
◆不驚、不喜、不怒乃涵養(yǎng)真處。
 
◆明智的人,不易為別人的想法所影響。
 
◆沒有覺悟的人——如一條河中的水一樣,與他人相同,流轉向前。
 
◆自以為例外的人,其實仍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個。
 
◆金屑雖貴,在眼亦病。
 
◆學成好的‘習性’,是生活第一要義。
 
◆‘煽不動’,是學問有了基礎,‘挑不動’是修行有了基礎。
 
◆惡意盤詰,令他人難堪,圖逞一時口業(yè),將來必遭累劫之罪殃。
 
◆佛法主張‘因果論’,不主張‘宿命論’。
 
◆成功的人,需有八十歲的智慧,二十歲的干勁與五十歲的穩(wěn)重。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傲慢。
 
◆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
 
◆實踐一句名言,比看千句來得有用。
 
◆放棄不是放下,逃避責任而出家名叫放棄,心無所著,名叫放下。
 
◆羨慕別人就會忘卻了自己。
 
◆貪看天邊月,忘卻手中珠。
 
◆不肯挑五十斤的人,就永遠擔不起一百斤。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憂道,不憂貧。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人便要千句話。
 
◆私言則有所不正,私德則有所不明。
 
◆流水斬不斷,家事說不完。
 
◆當意識作用時,一切變化的顯境,亦如影片般的虛幻不實。
 
◆充實的生活就是明白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是建立在少數(shù)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的。
 
◆‘我欲’是貧窮的標志。
 
◆生命不覺醒,成長的過程,就是迷失的過程。
 
◆人若讓內(nèi)心不安,幸福便無從建立。
 
◆心中裝滿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就聽不到他人的心聲了。
 
◆及時的服務和現(xiàn)成的禮物一樣,有雙倍的價值。
 
◆禪——安詳、喜悅、寧靜、自由。
 
◆一個人如果不從內(nèi)心原諒人,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在適當?shù)臅r機,做適當?shù)氖隆?br /> 
◆成功的秘訣是忠于目標。
 
◆走出象牙塔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醫(yī)生難醫(yī)命盡之人,佛陀難度無緣眾生。
 
◆用一湯匙蜜,比用一桶汽油,更容易招引蒼蠅。
上一篇 佛心慧語二
上一篇 生命核能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