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造陽光心態(tài)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古人這句話,說明了社會環(huán)境和自我修煉對個人性格和成長的影響。從基因學來講,有些性格特征具有很強的遺傳性。但不可否認,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否具有陽光心態(tài)、能否保持陽光心態(tài),卻有一個適應環(huán)境并完善自我的過程。
(一)學習思考。我們都知道學習對人全面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但學習重在思考、反省、覺悟,從中激蕩心靈,啟迪智慧。傳說古人商湯在洗澡盆上寫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洗澡時,外洗身,內洗心,洗完后覺得"身心舒暢"。 我們面對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一天生活、每一項工作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應清空曾有的成就和輝煌,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失誤,用"空杯原理"重新接收、汲取新知識新經(jīng)驗,這樣才能使我們不斷充滿自信,積極樂觀,堅守目標,更加大度,始終保持陽光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
(二)經(jīng)事歷練。明·王陽明在《與薛尚謙書》中曰:"經(jīng)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后日之得。"這就說明,經(jīng)受世事、經(jīng)歷挫折對增長智慧、砥礪品行的重要性。有的人勇于接受任務,敢于擔當重任,他們會主動謀劃、周密部署、認真實施,會沉著應對、加強協(xié)調、增長才干;也有人見難事就躲閃,遇不順就抱怨,逢挫敗就消沉,他們會失去展示自己價值的機會,會減少鍛煉自己意志的考驗,時之久也,漸失別人的信任,也日益懷疑自我、精神萎靡、頹廢墮落。所以說,不怕難、常經(jīng)事、多歷練,才能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精神振作的狀態(tài)。
(三)改變態(tài)度。美國著名演講家羅曼·文森特·皮爾的名言 "態(tài)度決定一切",成為表達積極思維力量的一句口頭禪傳遍了全世界。當我們照鏡子時,里面回饋給我們另一個"我"。我樂它笑、我傷它悲,我憂郁它愁悶,我困惑它發(fā)呆。這也正如我們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我們對待困難、對待
壓力、對待幸運、對待榮譽的態(tài)度如何,它將同樣反饋到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滲透到我們的心靈、智慧里。世事難料,有時反復無常。不論我們身處不利境地,或者面臨矛盾之中,還是置身鮮花之海,只要善用良性情緒,就會影響態(tài)度,化難為易、化
壓力為動力、化自滿為自控,占據(jù)主動,處之泰然。如此一來,事情會變簡單、明了,心態(tài)也變得積極、灑脫,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
(四)自我調適。人的一生有許多東西無法改變,比如出身、性別、父母、親人,乃至工作、同事,包括上司和下級。唯一能夠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心態(tài),我們的追求。人在社會,往往身不由己,要能夠像彈簧一樣,自我調整、自我適應。學會適應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歷史和現(xiàn)實的結合,是自然與人文的聯(lián)系。通過學習、融入,進而適應、改善。學會換位思考。我們接觸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人對事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遇到?jīng)_突、遇到不解時,要設身處地地轉換角色進行考慮,找出理解問題和解決矛盾的切入點。學會緩解
壓力。我們會時時面對工作或者人際關系上的
壓力,要轉移注意力,尋找正確的宣泄通道,緩解情緒,疏散焦點。學會享受過程。無論苦樂,無論榮辱,在人生歷程中都會曇花一現(xiàn),都將付之東流。我們要做并能夠做的,是堅守心靈,活在當下,體味生命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