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以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名世者不可勝計,唯孔子一人被尊為大成至圣,萬世師表;古往今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之典籍巨著汗牛充棟,唯《論語》一書被譽為華族圣經,人生指南,千秋彪炳,巍然矗立;古往今來,宗教流派學術分野紛紜百出,唯儒家學說被稱為生命的學問,始終是人類生活靈感之源,生命安頓之所。
然則孔子《論語》一書所言者為何?答曰:《論語》二十章,一言以蔽之,仁心仁術。人心者,人之本質也;仁術者,人之正道也。仁心者,如孔子所言:“仁者愛人”,“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比缑献铀裕骸叭室舱?,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薄叭?,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仁術者,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如孟子所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人類一切行為,必以仁心為最高指引,以仁術為基本準則,才能實現(xiàn)和諧與共贏。仁心仁術,為人類大中之道,為人類至正之道,為孔孟之道之精髓,此乃千古定論,萬世不易。陸象山有云:“夫子以仁發(fā)明斯道,其言渾無嘑縫,孟子十字打開,更無隱遁,蓋時不同也。”象山所謂“斯道”,即儒家仁心仁術,而《論語》始發(fā)其端。標舉儒家最高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莫善于孔子之《論語》。
孔子為華族之圣人,《論語》為華族之圣經,自古即有公論。孟子稱孔子“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勝于孔子也?!薄睹献印窌制哒?,詳盡闡釋為政為學為人為道之方,深切著明,一以貫之,無非仁心仁術。蓋《孟子》本為弘揚《論語》之書,孟子自道心曲,直言私淑孔子。莊子《南華經》義理天馬行空,為文汪洋恣肆,實則莊子心目中之圣人典范乃是孔子。《南華經.天下篇》首論儒家,標榜《六經》,稱為天下一切道術之正朔。孟子和莊子去孔子時代僅百余年,蓋諸子百家時代,孔子已被尊為圣人,《論語》已被尊為圣經,迄今已逾兩千四百余年。秦漢南北朝以迄唐代,諸子百家盛況不再,經學玄學此落彼起,佛學東移波濤起伏,儒家學說日趨暗潛。兩宋明季大師輩出,濂洛關閩別開生面,陸王心學直追孔孟,六經四書再放光芒。晚晴國勢日漸頹敗,歐風美雨洗刷神州,西洋思潮激蕩人心,華族圣經付之一炬,孔子學說棄如敝屣。時移世易滄海桑田,民族復興國勢日盛,新儒學異軍突起,力挽狂瀾于既倒,孔子精神再現(xiàn)異彩。千載回望,風云激蕩,孔子《論語》始終屹立不倒,歷久彌新。正如新儒學大師牟宗三先生所說:“歷來無論智慧多高的人,也沒有人敢輕視《論語》,就是佛教的那些大和尚也不敢輕視《論語》?!贝俗阋宰C明《論語》精神價值之偉大和不朽。
方今之世,科學技術大行其道,金錢財富統(tǒng)領世界。然而科技無論如何發(fā)達,財富無論如何增長,卻永遠無法為人類創(chuàng)造一個精神家園,尋覓一個心靈歸宿。相反,物欲橫流爾虞我詐,人類日漸失魂落魄,竟有淪為孤魂野鬼之危險?!墩撜Z》所倡導的人生原則,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如“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實為對治人類精神疾病之最佳藥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類行為確立了最低底線,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為人生追求樹立了最高目標,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為個人修養(yǎng)規(guī)定了基本途徑。《論語》實為華夏文明靈感之源,創(chuàng)造之源。展望未來,中華民族唯有自本自根,自信自肯,高視闊步,獨立不依,才能為開辟人類新文明貢獻自己的智慧。為達此目的,孔子《論語》不可不日三復也。